新车匮乏+营销混乱,2025上海车展槽点汇总

漫步在2025年上海车展36万平方米的展馆中,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往年那种激进的科技口号与性能宣言,而是一种沉淀后的理性光芒。超千家参展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炫目的新车,更是一次关乎行业本质的集体回归——当“安全”一词在吉利发布会现场20分钟内被郑重提及61次,当余承东将标志性的“遥遥领先”悄然换成“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时,整个汽车产业的叙事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向。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狂飙后的清醒自省与价值重塑。

一、安全回归:从营销噱头到行业基石

车展前夕的一场监管会议成为行业分水岭。工信部召集近60家车企明确要求“禁止夸大宣传智驾功能”,直接催化了车展语言的净化浪潮:比亚迪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改称“驾驶辅助”,“代客泊车”变为更朴实的“下车泊入”;华为ADS 4系统名称中特意嵌入“辅助”二字;小米展台刻意弱化智驾宣传比重。这种集体低调背后,是行业对生命敬畏的共识升华。正如广汽集团吴坚在现场的宣言:“凡公布L3/L4级自动驾驶的产品,事故责任由广汽全权承担,屏幕绝不出现免责条款”。这种主动担责的底气,折射出头部企业对技术可靠性的真实信心。

安全理念已渗透至技术骨髓。小鹏汽车首创“AI智驾安全训练营”,系统性提升用户对辅助驾驶的认知;吉利豪掷20亿元建设“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并向行业开放电池防护等核心专利;长城汽车更联合央视对全新高山MPV进行全网公开碰撞测试,以满分成绩验证车身刚性。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防,“安全冗余”“场景优化”成为展台高频术语,标志着安全从成本项升维为价值核心。

新车匮乏+营销混乱,2025上海车展槽点汇总-有驾

二、技术平权:高端配置的普惠革命

本届车展最激动人心的趋势,是尖端技术从豪华车型向大众市场的快速渗透。高压快充领域上演“兆瓦级竞赛”:极氪推出1.2MW液冷桩实现5分钟补能300公里,比亚迪汉L搭载的兆瓦闪充技术更做到5分钟续航400公里,而华为1.5MW超充方案的加入将补能效率推向新高度。更值得关注的是,800V高压平台已从去年高端旗舰标配下放至20万级车型,例如小鹏G7以25万价位提供5C超充能力。

智驾技术同样开启普惠时代。零跑B01将激光雷达和LEAP 3.5智驾架构带入13万元区间,小鹏P7+以“油智同价”理念实现20万级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系统。其背后是技术路径的革新——端到端架构+视觉大模型大幅降低系统成本,如地平线HSD的城区端到端方案、Momenta R6飞轮模型等,让10万元级小车也能拥有高速NOA能力。这种“技术下沉”正在改写市场格局:2025年Q1每售出3台小鹏P7+就有1台来自燃油车置换,其中40%为德日系车主。

新车匮乏+营销混乱,2025上海车展槽点汇总-有驾

三、自主崛起:重构全球竞争版图

展馆内的品牌格局剧变印证着市场权力的转移。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份额飙升至62.7%,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组成新“四巨头”,其中比亚迪Q1销量63.4万辆蝉联榜首,吉利同比激增43%。与之对应的是超豪品牌集体缺席,法韩系车企首次退出国内A级车展,BBA一季度销量下滑10%-24%。

自主品牌的突破更体现在技术高度。华为鸿蒙智行构建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多品牌矩阵,以“底盘平台+软件生态”模式重塑开发逻辑;吉利携极氪领克合并后的新体系占据6.1馆半壁江山,银河战舰SUV实现800mm涉水与卫星通信;奇瑞展出续航2000km的天玑概念车,10分钟快充技术引发瞩目。尤其在中高端市场,仰望U8L、极氪009光辉版(89.9万元起)等车型不再依赖性价比,而是通过四电机扭矩矢量控制、千里浩瀚智驾等硬科技实现对传统豪华的技术压制。

新车匮乏+营销混乱,2025上海车展槽点汇总-有驾

四、场景创新:用户需求的深度响应

本届车展显露车企从技术本位向用户本位的思维转型。魏牌针对中国2.6亿老年人推出高山福祉版,配备遥控升降座椅与机械脚踏;极氪9X混动SUV以900V高压架构+800匹马力破解纯电越野的里程焦虑;蔚来子品牌萤火虫以14.88万预售价切入高端小型车市场,支持换电与高阶智驾。细分场景覆盖更为精准:荣威D6通过CTB电池一体化优化家庭用车能耗;捷途纵横G700以1400km综合续航瞄准长途穿越;腾势三电机跑车则开辟高性能电动赛道。

交互体验也迎来革新。宝马VDX概念车搭载响应速度达1毫秒的“驾控超级大脑”,并开发本土化AI助手覆盖中国用户高频场景;岚图FREE首搭鸿蒙座舱实现全场景智能联动。这些创新背后是研发逻辑的根本转变——上汽通用泛亚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透露:“电池安全在设计中具有一票否决权”,印证用户体验已成技术落地的最终标尺。

新车匮乏+营销混乱,2025上海车展槽点汇总-有驾

五、全球视野:本土化与出海的双轨并行

供应链企业的强势登台成为独特风景。博世、采埃孚、地平线等近百家零部件企业首次以“技术发布主角”身份亮相,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英特尔、索尼等50家国际企业首次参展,凸显中国市场的技术磁场。跨国品牌加速本土化适配:奥迪Q6L e-tron搭载华为ADS方案;奔驰纯电CLA针对中国需求开发长轴距版;宝马全系新能源参展并宣示“家在中国”战略。

出海征程则显露新思考。面对欧盟贸易壁垒与关税压力,车企从单纯出口转向技术标准输出。奇瑞携小蚂蚁智驾等车型展示普及化能力;吉利醇氢科技展示绿色燃料解决方案;比亚迪通过海狮06 DM-i/EV等车型展示e平台3.0的全球适应性。这种“技术出海”模式,正助力中国从全球出口量第一走向价值链上游。

新车匮乏+营销混乱,2025上海车展槽点汇总-有驾

结语

当上海车展的镁光灯渐暗,这场汽车盛宴留给行业的启示愈发清晰:在电动化渗透率突破51%、智能化进入L2++普及阶段的新周期中,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完成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身份蜕变。无论是广汽“不妥协安全底线”的誓言,还是吉利“让所有用户都得到安全”的承诺,抑或是华为系通过世界模型提升智驾安全上限的实践,都指向同一个内核——技术的温度源于对生命的敬畏。

这场理性回归恰逢其时。正如资深分析师梅松林所言:“电动化智能化飞速发展时,安全投入易被忽视。监管介入让行业重拾初心”。当车展喧嚣沉淀,我们看到更具韧性的产业图景:自主品牌以63%市占率掌握话语权,供应链企业从幕后走到台前共建技术生态,用户需求成为研发北极星。在安全基石之上,一场关于体验创新与价值重构的深远变革,才刚刚启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