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砍掉激光雷达,主力车型降价,销量反超竞品

在汽车圈,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个新名词站上风口浪尖——从涡轮增压,到自动泊车,再到现在的“全民智驾”。坊间传言,未来十年谁不搞点智驾系统,都不好意思叫自己车企。比亚迪领着小鹏在11万级也开始加持激光雷达,仿佛没有个L2.999的智驾,也就配不上中国制造的进步。但就在这股全民狂热里,吉利偏偏唱了个反调,慢了半拍,结果销量直接炸了。

银河系列半年卖了54.8万辆,不是靠激光雷达,也不是靠语音唤醒,而是靠主动“做减法”。在别人卷辅助驾驶、卷人脸识别、卷岚图大模型的时候,吉利把家用主力——星愿——直接砍回定速巡航,配置一刀砍下去,便宜2万。大众都觉得你这是反向升级,科技退步。结果呢?星愿六月、七月连续蝉联市场销量总冠军。这说明什么?大多数10万出头的消费者,给自己最聪明的命题不是“高阶驾驶能不能解放双手”,而是“怎么能多省下两年的油费”。说到底,高档科技在账本上没有省出来的钞票珍贵。

吉利砍掉激光雷达,主力车型降价,销量反超竞品-有驾
吉利砍掉激光雷达,主力车型降价,销量反超竞品-有驾

吉利其实想明白了两件事。第一,10万级买车的客户,不缺梦想,缺的是存款。在他们眼里,省下的钱才是最硬的黑科技。智驾、激光雷达、自动泊车,再酷炫,最后落在“省”字上才动心。第二,高阶智驾不是不重要,只是没必要一窝蜂上。像银河A7、星耀8这种高配走15万以上的路线,可以留给喜欢尝鲜的小资们,让配置稀缺反而有了利润护城河。

吉利砍掉激光雷达,主力车型降价,销量反超竞品-有驾
吉利砍掉激光雷达,主力车型降价,销量反超竞品-有驾

有人说,吉利慢了,是保守,是短视。我说,这未必不是精准的见招拆招。毕竟,科技很性感,但钱包才真实。现在吉利又把旗下一款新车千里浩瀚推上20万-30万区间,对标理想、鸿蒙智行。别看定价上去了,核心玩法没变。高端的事儿交给高端车型去雪中送炭,主流还得靠通俗好用。领克900早就证明,一辆车设计够拉风,底盘硬一点,谁还真把智驾当刚需?真香定律还是老祖宗的路子。

行业资本有资本的逻辑。押注高阶智驾,拉高利润线,是做漂亮财报的好手段。投资人喜欢看未来自动驾驶的想象空间,喜欢看技术故事。但最后真正决定销量的,归根结底还是颜值、驾驶感和价格。对于工薪阶层,一个大屏、一个激光雷达,能换来几天的风头,却买不来日复一日的经济实惠。吉利深谙这个朴素道理:与其卖噱头,不如卖诚意。

你看,吉利省了两万块,把激光雷达砍掉,销量直接上一个台阶。可问题是,如果再省三万,把车里的大屏也砍了,回到收音机加手摇玻璃的年代,会不会还有更多人排队买单?我的答案不确定,但吉利负责做实验。事实证明,绝大部分人买车,不是真的要和未来“机器人司机”捆绑生活,而是想花最少的钱跑最远的路。

说到底,智驾这玩意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不是必需品,而是放在柜台上溢价的摆设。可有可无,聊胜于无。客户多的,从来都不是拥抱前沿科技的人,而是热衷于算计每一分购车成本的现实主义者。在中国市场,没有几个人会在朋友圈炫耀“我家的车会自己变道”,却总喜欢展示自己花最少钱买到最大的空间。科技和智能是加分项,决胜的始终还是朴素的性价比。

放眼望去,“全民智驾”的口号终究带不火全人类的热情。有人愿意为激光雷达买单,也有人只想为“省”字埋单。吉利的选择是——没必要万众一心做同样的梦,满足不同口味才是真本事。最后的归宿,大概率还是“智驾医生”们在群里互相安慰,普通用户在楼下得意地掏计算器。

科技应该服务生活,而不该反过来成为生活的负担。吉利们读懂了这个道理,市场自然会回报他们的清醒。所以,别管全民怎么吆喝智驾,不是谁都要把智能当饭吃。毕竟,买买买很嗨,掏钱那一刻,理智才最有分量。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