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十多天后,东风集团股份官宣——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将登陆港股,而它自己则选择同步私有化退市。
10.85港元/股的整体收购价、股权分派加吸收合并的交易结构,让这场资本运作显得干脆利落,也让外界嗅到了“腾笼换鸟”的意味。
8月22日的公告很直接:第一步,东风集团股份把手里79.67%的岚图股权按比例分给现有股东,岚图以介绍方式在港交所挂牌;第二步,通过全资子公司吸收合并东风集团股份,控股股东拿股权,其余小股东拿现金——彻底完成退市。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估值被低估已久的“老壳”退场,把最能打的“新生”推向前台。
估值低到尴尬,这是东风集团这些年的心病。
总市值常年低于净资产,PB仅0.25倍,上市以来没再融资过,H股平台几乎失去了融资功能。
对比之下,岚图自创立就被寄予厚望——高端、智能、新能源,发展势头稳定向好,是东风体系里最值钱、最有成长性的牌面。
早在2021年,岚图CEO卢放就抛出“独立法人+员工持股+找产业链伙伴”的组合拳,资本化从一开始就写进了基因。
2023年,他们还定下了IPO的量化指标——月销破一万台就启动。
这既是野心,也是底气。
今年7月,一笔10亿元的增资再添燃料。
东风资产管理认购了近9500万元注册资本,持股比例虽小,却是关键补血——用于研发、品牌、营销全面加码。
财务报表也传来好消息:从2023年的税前亏损近20亿元,到2024年亏损缩到两亿多,税后亏损仅1800万元。
去年四季度已单季盈利,今年全年扭亏可期。
卢放的口气也硬了:“我们在央国企里的单车毛利和利润算是不错,今年力争全年盈利。”
不过,压力同样巨大。
年销20万辆的目标,半年过去才完成28%,离终点还差14万辆多。
岚图正拼命加快节奏:新款FREE+上市,全新知音车型曝光,甚至“全面拥抱华为”,希望在智能座舱、智驾领域打造新爆款。
毕竟,新能源市场卷得厉害——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车产销同比增幅超过40%,市占率冲上44.3%。
这是机会,也是竞争的烈火。
行业里也在观察这场操作。
有人说,东风这招是给央国企转型新能源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就评价,这种“岚图上市+集团退市”的联动模式,是典型的聚焦核心赛道、优化资本结构的腾笼换鸟。
而且放在大环境下看,更有意味——7月底,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成立,带着117家子公司冲击世界一流,央企造车的版图正重绘。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感受到这背后的急迫感。
传统车企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新赛道拼的是技术、品牌、资本三位一体的爆发力。
东风选择让岚图单飞,其实是在豪赌——赌它能撑起估值翻篇,赌它能在高端新能源的赛道里杀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格局。
想象一下,几个月后港交所的敲锣声响起,屏幕上跳出“岚图汽车”这四个字,背后是东风一整套资本与战略的转身。
牌桌上的位置可能会变,规则也可能会改,但至少,这次他们选择了主动出牌。
当然,挂牌只是起点。
市场不会因为你的故事动容,它只会看销量、利润、技术和品牌能否持续兑现。
对岚图来说,今年是自我造血的关键年,扭亏和冲高销量是必须同时拿下的双重考卷。
东风押上了最好的筹码,未来能不能赢,还得等市场给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