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阿维塔06的自燃事故,说实话,真不是第一次见,也远远不是最后一次会被网上反复讨论的汽车自燃事件,但是,这事发生的地方可有点意思——福建宁德,宁德时代的地盘,怎么看怎么带点巧合色彩,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而且这车受损可不止阿维塔自己,周围奥迪、宝马都跟着蹭了点烟,七辆车齐齐遭了殃,这阵仗,想低调都难,没几天就被炸上了热搜。
一时间,朋友圈和各路神评论齐刷刷地问:阿维塔和宁德时代关系那么铁,这电池到底靠不靠谱,行业老大是不是也可能会掉链子?
话说阿维塔这个品牌,不是路边小作坊,它背后站着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巨头,这组合在圈内那可是“天团”级别,谁不想沾点光?
但偏偏这起自燃,大家居然最看重“宁德时代”这环,谁让它在新能源领域名头太响,电池界的“英特尔”,说白了,谁家新车用的宁德电池,宣传都不忘亮出来,跟请了道“御符”。
就像有网友开玩笑说:“现在不是汽车要拼马力,新能源汽车都在拼宁德时代。”
可话又说回来了,这电池真有这么无敌金身吗?
这次阿维塔发声明说自燃不是电池问题,把锅甩的干净,但好像大家心里,还是咯噔一下,阴影还在挥之不去,毕竟电动车烧起来那画面太刺激,很多人都想搞清楚,这里面究竟有没有“猫腻”。
不过说到宁德时代,不吹不黑,企业确实牛,数据里全是硬实力,2025年Q1营业收入八百多亿,净利润一百三十多亿,现金储备让其它玩家直呼“爷青羡”,2863亿啊,随时能用来“买买买”,公司扩张没在怕的。
港股上市更是快得出奇,只用了59天,破纪录的速度让人直呼“效率怪兽”,完全符合现如今资本圈的节奏要求。
新能源汽车时代一来,以前燃油车讲发动机,新能源直接三电系统横着走,车企之间的关系也彻底变味儿了。
三电加起来占了55%以上成本,宁德时代又能把动力电池链掌握成打卡签到式的存在,李斌,有段时间天天说“我们都是宁德时代的打工人”其实不是开玩笑,是事实。
宁德时代,别看才十来年,赶上中国造车业这波电气化,愣是一路高歌,市占率赶到50%+,全球地头蛇变身中坚力量。
要说宁德时代当年起家,跟宝马还真有点“命运的交错”,这事儿放现在都能给企业新人上个课。
2011年,中国刚刚刮起新能源汽车风,市场乱中有序,宁德时代那会儿啥都不是,默默给大牌打下手。
谁也没想到,一次“被看中”的合作机会,把它送到宝马面前,顺利进了高端研发圈。
而且宝马不是那种“你自己玩吧,我只要结果”,人家真给技术、派专家团队,手把手教到会,从此宁德时代开启“升级打怪”的开挂模式。
2015年白名单政策来了,那些想拿补贴的车企必须用政府认可的电池,宁德时代趁着这东风,产业像坐了火箭一样,一跃成标杆。
到2017年,已经坐稳全球第一的位置,行业里谁要造车,十有八九都逃不开跟宁德时代的合作,特斯拉用它们的电池都快到70%了,“配宁德,走天下”真不是口号。
不过有意思的是,所有行业老大都会遇到一条铁律——只有分工,没有永远的朋友,别人一旦长时间受制于你,心里多少有点不爽。
三电系统占据了半壁江山,新能源车企嘴上不说,但背地里开始琢磨怎么“去宁德”,谁还想天天捏着别人的命门过日子?
国内新能源车企们本事越来越强,“自己造才是王道”这句口号喊得贼响不是没有道理。
想想看,蔚来跑去和国轩高科聊换电,长城有蜂巢能源,吉利干脆在赣州投三百亿造自己的动力电池,谁还不是技术流了?
广汽有自研快充电芯,埃安、极氪也开始自造电池,为啥?还不是想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摆脱“宁王”控场的局面。
比亚迪就更不用说了,磷酸铁锂和超级混动DM-i组合技一出,市场风向直接被带跑,外面插混、增程一片火热。
这情况其实很能说明问题:行业话语权开始变得分散,宁德时代虽然是老大,但是背后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都得比技术、拼成本、抢客户。
不过老话说得也对,市场永远不只有合作,还有赛跑和博弈,谁能掌握底层技术谁才是老大,每逢技术革新,就有人翻身做主人,也有人被甩下。
对宁德时代来说,下一个大动作可能就是自己要造厂了,掌控全流程,拿到自己想要的全部数据信息,这才是保证江湖地位的最硬招。
现在车企都在拼数据,光有电池不够,得要整车工况,用户每一脚油门、每一条充电曲线,数据才是一切创新的底气。
宁德时代想做主机厂,其实说白了又是争用户信任,人家那么多投资、线下门店砸钱又砸广告,本质都是想让消费者打心眼里认同“电池就该选宁德”。
阿维塔科技,宁德时代直接砸钱进股,持有了24%,钱到位,就是想稳固自己的下游,保证有话语权,这是典型的战略投资打法。
蔚来也跟宁德时代签了资本和技术合作协议,眼看就是要联手搞全球最大的换电服务网络。
还有在欧洲杯狂推自家品牌,连足球赛都不放过,宁德时代就是要刷存在感,把自己贴在“高端”、“安全”标签上,跟比亚迪一个套路。
成都的线下展示店开起来,看似静悄悄的门店,其实就是在影响客户买车时候的心理预期——你看我们多牛,多安全,多靠谱,刷行业标准就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不可替代”。
其实这些都传递一个信号:宁德时代已经开始“剑走偏锋”,从垄断供应商转向主机厂,居安思危,不打无准备之仗。
行业内的人普遍都懂,谁敢长期只做零部件、只当配角,很容易最后被合并、被“边缘化”,只有掌控整套系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电池这玩意,可不像芯片那样高垒门槛,真要拼到头,谁家产业链做得完整,谁就能做到薄利多销,人人都能分一杯羹。
而且现在的电动车,不像燃油车需要高精发动机和机械结构,平台高度标准化,门槛没那么高,这意味着今天的合作伙伴明天就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市场翻脸比翻书快。
这次阿维塔自燃,说不上能搅动什么行业巨变,但一定会让所有厂商警醒。
用户不只关心品牌,更在乎安全和信任,电池如果出过问题,谁说不是所有车企一起“提心吊胆”。
宁德时代要想让自己的牌子更硬、用户更放心,主动掌控主机厂才是下一步的必然。
数据闭环、技术掌控,二者缺一不可,行业话语权也只有在多条腿走路时才真正稳妥。
资本和技术两手抓,也是应对竞争加剧、市场分化的唯一路线。
回头看,宁德时代当年靠政策、靠合作一路高歌成长,无论未来产业怎么变,都得学会不断扩张占位。
否则万一市场风向又变,别人都能自造电池、自控标准,“宁王”也会有被打回配角那一天。
有网友打趣说:新能源产业就像打《王者荣耀》,技能升级又降温,谁能完成全套装备、掌控兵线,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看得出来,这场自燃不只是一个品牌的危机,更像是整个行业的“警钟”,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宁德时代如果迟迟不自建主机厂,说不定哪天就被市场“反噬”。
眼前这一局,行业格局三足鼎立变得更加角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步都是抢占新版图的生死牌。
这下子,原本低调的宁德时代,可能再也藏不住“全部只供电池”的心思了,顺其自然,造整车才是终极形态,哪个玩家不想把整套产品线蒸馏成自己的专属生态?
也许热闹才刚刚开始,阿维塔自燃,宁德时代会不会放出更多大招,我们都还得耐心等着看。
说到这里,倒要问问大家,你觉得供应商和主机厂之间的这场“互相试探”会怎么继续?市场分化是不是越来越激烈了?来评论聊聊你的观点。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