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进博会的丰田展台,“立全球 更中国” 的主题被醒目地展示在核心位置,这个连续八届参展的 “全勤生”,用六十一年的时间,在中国市场完成了从 “引入者” 到 “同路人” 的转变。
很多人对丰田的印象,始于街头巷尾可靠耐用的家用车,从行政级座驾到经济代步车,从豪华车型到运动性能车,它总能在各个细分市场找到精准的定位。
但丰田在中国的布局,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产品销售,当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在今年成立,当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正式落地,当公益项目持续数十年深耕,一种独特的 “中国味道” 正在这个跨国品牌身上慢慢沉淀。
六十一年前,丰田以进口产品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年前,雷克萨斯正式登陆中国,这两个时间节点串联起一段漫长的本土化历程。
从最初的单纯进口,到与中国车企共建合资公司,再到如今雷克萨斯在上海成立专注新能源的新公司,丰田的脚步一步步扎根中国土壤。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次用沙盘展示了未来工厂的全貌,氢能源应用、碳中和工程、环境友好设计等元素,清晰呈现出 “Best in Town” 的发展理念。
新公司的成立,象征着雷克萨斯于中国正式开启“造车、研车”之旅。这亦表明,丰田在新能源时代不再局限于技术输入,而是欲与中国携手,重塑产业链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落地的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这一全新研发模式让中国工程师首次站到了产品定义的核心位置。
在新能源技术的赛道上,丰田并没有选择单一路径押注,而是坚持 Multi-Pathway 多路径解决方案,这种思路在中 - 国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老龄人口和特殊需求群体的社会,这类福祉车的出现,让 “移动自由” 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也体现了丰田以用户需求为研发方向的本土化逻辑。
而全新进化版 GR YARIS 的存在,又让人们看到了丰田技术的另一面,这款拥有纯正赛道血统的小钢炮,在全球收获了超过 5 万名车主,用澎湃动力证明技术既可以务实贴心,也可以充满激情。
丰田的 “中国味道”,从来不是刻意迎合的产物,而是六十余年深耕后的自然融合。
它承袭日本制造之精确审慎,又汲取中国市场之开放迅疾。于技术边界处懂得克制,于人文情怀中饱含温度,兼容并蓄,别具一格。
在新能源时代的喧嚣中,丰田没有急着喊口号、追热点,而是以多路径技术布局稳扎稳打,以本土研发体系夯实基础,以长期主义的公益投入积累信任。
从技术维度考量,它将全球先进体系与中国研发实力深度融合,为中国工程师赋予主导产品定义的重任,推动技术创新迈向新高度。从市场层面,它以 “做当地最好的企业公民” 为准则,重构跨国品牌的本土化逻辑;
这种双向进化的实践,让丰田带来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与产品,也让中国市场的需求与智慧,重新定义了这个百年品牌的发展路径。
当一辆铂智 3X 载着家庭出游,当一台氢燃料牵引车驰骋在物流线路上,当福祉车为特殊群体打开出行之门,当 GR YARIS 点燃驾驶激情,这些具体的场景,共同构成了丰田 “中国味道” 的丰富内涵。
这种味道,藏在每一款贴合中国需求的产品里,藏在每一次深度本土的研发中,藏在数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与坚守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