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冲击下,二线豪华车的价格和销量都变了味
那天在小区门口碰到老赵,他以前是开凯迪拉克ATS的,车漆保养得跟新的一样。聊起最近换车的事,他叹了口气,说:“现在这行情啊,我那台ATS卖二手还不如我隔壁老李家的问界提成价高。”我一愣,还以为他夸张,结果回去翻了下数据——确实有点吓人。
曾经花二十多万买个雷克萨斯、沃尔沃,不光是面子事儿,那时候提ES还得加两三万装潢才行。2021年雷克萨斯一年能跑出22.7万辆的成绩,沃尔沃也有17万多辆。但今年上半年呢?雷克萨斯只剩8.5万辆出头,沃尔沃也就6万出头。这落差,就像你早晨醒来发现冰箱里的雪糕全化成水了,一瞬间没心情吃饭。
凯迪拉克表面看着还能撑——六个月卖46804辆,可通用财报直接点名它在跌,同比少了快20%。林肯更惨,只剩15669辆,同比暴跌三成多。我前几天路过一家捷豹4S店,大厅冷清得能听见空调嗡嗡响。据销售悄声说,有些车型半年才卖几百台,“比不上小鹏一天交付量”。这话虽然直白,但真不是开玩笑。
降价幅度更是刷新认知。我记得五年前帮朋友订ES时,还因为要不要加3万元犹豫半天;如今同款裸车19万出头就能拿下,还有送膜送保养。有群友晒合同单,说自己买V60优惠下来18万不到,比原指导价便宜十来万。他老婆第一次坐副驾时,还纳闷“这真是新车吗?”捷豹XEL更夸张,从33.46万元干到13.28万元,这价格放2018年想都不敢想,当时13万能买啥?可能就是一台配置一般的合资B级轿车吧。
其实问题根子挺明显:同样预算,现在的新势力堆料太狠。我邻居刚提的小米SU7 Pro,用的是8295芯片,中控反应比我家平板还快;还有激光雷达、800V快充、电吸门这些,以前都是百万级豪华才玩的东西。而某些二线豪华,到现在还是老款机芯屏幕卡顿,高速ACC偶尔自己罢工一次,让人心里发毛。有师傅跟我说过一句话:“技术更新慢,就等着被淘汰呗。”当时觉得刺耳,现在回想是真理啊。
去年冬天,我陪朋友去试驾极氪001,他之前一直盯着S90L,看中那个北欧风内饰。但试完回来直接改口:“动力像踩电门就飞出去一样,再看看S90L那套2.0T+8AT…哎,不香了。”何况新势力每隔大半年就OTA一次功能升级,而传统品牌一年连地图更新都懒得推,这节奏谁顶得住?
还有个细节很扎心:修理厂的小刘告诉我,今年进厂做首保的新势力越来越多,但返修率并没有大家担心那么高。“配件贵是真贵,不过厂家响应快”,他说。而一些二线豪华反而出现配件等货周期长的问题,有位开林肯航海家的客户,为等一个变速箱阀体整整搁置两个月,只好先租代步车顶着用,这体验可想而知。
晚上刷朋友圈,又看到有人晒图,说自己五年前加价提ES,如今看见广告牌上的低价促销,“感觉被时代嘲笑了一把”。其实没人故意针对谁,只不过赛道真的换规则了——消费者习惯了一键导航、一脚电门、一小时补满电,很难再退回去接受迟缓又昂贵的旧模式吧?至于那些曾经闪亮过的名字,会不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只能等时间给答案了……至少眼下,小区地下库里,那几台蒙尘已久、偶尔挪动一下位置的捷豹和英菲尼迪,好像已经说明了一切。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