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了7年!福特中国1月闪电整合,全系入纵横,能否逆袭?

一场迟来了七年的变革,如今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在福特中国市场上演。

短短一月光景,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的销售网络完成了一体化重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务合并,更是一次对未来中国市场生存之道的深思熟虑。

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又将如何重塑底蕴深厚的福特品牌在华的命运棋局?

回溯这番操作,速度着实令人侧目。

9月23日,福特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家全资子公司将肩负起福特乘用车与皮卡在华的营销、销售及客户服务重任。

仅仅八天后,即10月1日,它便正式启动运转。

这并非福特首次尝试此类融合。

早在2018年,一个名为全国分销服务机构(NDSD)的平台曾被寄予厚望,意图汇集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及进口车型的销售资源。

遗憾的是,彼时各方诉求难以契合。

NDSD隶属于长安福特,其汇报路径的复杂性为整合进程平添阻碍。

管理层的频繁更迭,最终导致江铃福特选择另辟蹊径,独立构建乘用车销售通道,那次融合的尝试也就此搁浅,未能如愿以偿。

这,难道不是一出历经波折的“合纵连横”?

迟了7年!福特中国1月闪电整合,全系入纵横,能否逆袭?-有驾

究竟是什么让福特这次如此坚决,甚至不惜冒着风险“壮士断腕”?

数据不会说谎,它们是市场最无情的映照。

今年1月至9月,长安福特在华累计销量仅为77067辆,同比下滑7.56%。

江铃福特的表现更是令人担忧,累计销量17145辆,同比暴跌33.8%。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表现,任何企业都无法安之若素。

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可以“躺平”的时代,竞争之“卷”已深入骨髓,不破不立,已成共识。

迟了7年!福特中国1月闪电整合,全系入纵横,能否逆袭?-有驾

笔者观察,福特的经销商伙伴们对此次变革,并未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相反,更多的是一种理解与期待。

一位深耕长安福特市场多年的经销商高启航,向我分享了他的感受。

9月28日,他应邀参加了福特中国举办的经销商大会,现场汇聚了至少三四百位投资人或总经理,且厂商明确要求他们务必到场。

这种大规模、高层级的召集,本身就传递出福特对此次转型的极致重视。

会上,陈晓波回归并出任新公司总裁的消息被正式宣布。

一个由八人组成的管理团队也随之亮相,其中包含来自长安福特体系、福特纵横以及福特中国的高管。

这种精心设计的团队构成,在我看来,正是福特汲取了过往经验,力求在三方势力间实现精妙平衡,防止任何一方权力过重,从而确保决策的顺畅执行。

经销商们在大会上最关心的议题之一,便是渠道统一后,门店的对外称谓会是怎样?

高启航透露,未来很可能统一使用“福特纵横”这个品牌名称,以此模糊“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的界限,直接凸显“福特”这一核心品牌价值。

他认为,此举与华为鸿蒙智行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消费者在华为门店选购问界或智界车型时,并不会纠结具体制造商是谁,只知道它们都属于华为生态。

更何况,“福特纵横”此前专营猛禽、野马等进口高端车型,将所有乘用车产品纳入其下,无疑能为整体品牌形象带来显著的提升。

这般策略,犹如点石成金,让品牌的价值感瞬间跃升。

迟了7年!福特中国1月闪电整合,全系入纵横,能否逆袭?-有驾

令人惊叹的是,从10月1日新公司运营至今,销售网络的产品互通已迅速落地。

在北京,原有多家长安福特门店,如今已实现了双品牌融合,消费者可以在同一店面选购两边产品。

山东某长安福特的展厅内,甚至已能见到两台“烈马”越野车的现车,威风凛凛地等待着新主人。

浙江台州的一位福特纵横店销售人员也表示,国庆期间,他们门店便已开始销售长安福特的车型,庞大的展厅空间足以容纳这些新成员。

这种雷厉风行的执行力,让人看到了福特此次变革的决心与速度。

迟了7年!福特中国1月闪电整合,全系入纵横,能否逆袭?-有驾

然而,变革的阵痛也随之而来。

王奇,一位在长安福特工作了近十年的销售骨干,最近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

下午五点后,他还要集中为销售团队进行培训。

“突然要了解这么多江铃福特的车型,刚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

他坦言。

过去只需精通自家产品线,如今却要面对数倍于前的车型信息,从配置差异到技术亮点,每一处细节都需重新学习掌握。

销售团队尚在努力消化,他这位“老兵”也得争分夺秒地充电补课。

对于高启航而言,引入江铃福特车型、推动门店形象升级等线下操作相对顺利。

真正让他感到棘手的是数字营销的战场。

新媒体时代的流量之争瞬息万变,他需要同时运营两个直播账号,一个推广江铃福特车型,一个聚焦长安福特产品。

两者的受众群体存在差异,流量投放策略也需区别对待,管理起来可谓分身乏术。

他目前的权宜之计是,将江铃福特的账号命名为“智趣烈马”,专攻越野车系,但由于新授权尚未完全落地,抖音后台在勾选江铃车型时仍遇到阻碍。

在数字时代,如何玩转流量,实现精准营销,是摆在所有经销商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渠道整合的消息传出,福特汽车在美股市场股价应声上涨超8%,市值一度达到477亿美元。

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无疑是对此次战略调整的肯定。

多位经销商向我们表示,整合后,无论是长安福特还是江铃福特的车主,都将享受到统一的售后服务标准,在任何一家门店均可进行保养维修。

这种便捷性,无疑将极大提升客户体验,同时也能有效提高福特对经销商网络的管理效率。

销售网络的拓展,对两家合资公司都是一剂强心针。

特别是江铃福特,其车型此前面临更大的销量压力。

渠道的拓宽,不仅能增加品牌曝光度,更能直接带动销售数字的增长。

江铃福特成立于1997年,早期专注于商用车市场;长安福特则在2001年成立,主要布局主流乘用车领域。

两家看似独立运营,实则在资本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眼查App的数据显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约20.52%的股份。

在福特的支持下,江铃福特在2010年推出了首款自主SUV驭胜,随后获得了硬派越野SUV福特撼路者的本土化生产资质,并陆续推出了领界、领睿、领裕等乘用车型。

这些“领字辈”产品,在市场定位上不可避免地与长安福特的锐际、锐界、探险者等车型形成内部竞争,一度陷入“兄弟相争”的局面。

再看江铃福特的财务状况,截至今年6月30日,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总负债高达22.96亿元,其中欠江铃汽车的款项就达14.7亿元。

面对如此沉重的财务包袱,江铃福特选择全面配合此次渠道整合,这无疑是看清了形势,做出了明智的抉择。

福特汽车与江铃汽车还对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旨在清偿其债务,待债务还清后,该公司将清算注销。

这般操作,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更展现了福特整合资源的决心。

为求生存,合资品牌近两年纷纷进行策略调整。

一汽马自达并入长安马自达,终结了南北马自达的长期内耗。

丰田亦在部分区域试点“双品牌同店销售”模式。

福特的销售网络整合,与这些策略异曲同工,都是通过资源集中,以期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崔东树秘书长曾指出,丰田更倾向于策略性的平衡,而福特的“一刀切”式收权,更适合在短期内迅速止损。

在这次销售网络整合之前,福特为了稳固在华市场份额,已采取了停售不盈利车型的果断措施。

截至2024年,长安福特已累计停售10款车型,昔日的明星轿车福睿斯、福克斯均已停产。

曾经风靡的金牛座、翼搏、翼虎等车型,也悉数退出市场。

江铃福特同样停售了领界、经典全顺、撼路者。

撼路者作为其首款本土化SUV,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年销量从未突破1.5万辆,停售前月销量已跌破百辆。

今年4月,福特甚至宣布暂停向中国出口F-150猛禽、Mustang等高端车型。

此外,长安福特在产能上也进行了优化。

原生产福克斯的哈尔滨工厂,在销量断崖式下跌后,已转手出售给吉利汽车。

经过一系列深度调整,福特中国在2024年实现了近七年来的首次全年盈利,并在2025年第二季度,持续保持盈利势头,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

这般成绩,来之不易,是福特自我革新的重要体现。

尽管福特中国已展现出盈利能力,但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它显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前的盈利态势,远未使其高枕无忧。

福特CEO吉姆·法利在过去一年中,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他已被国内电动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所震撼。

他亲自试驾逾百款国产新能源车,甚至不惜成本空运三到五辆回美国,进行深入拆解与研究。

在他眼中,比亚迪等众多中国车企,已然成为福特在全球市场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

再不奋起直追,便会错失良机。

不可否认,在电动化策略上,福特确实未能打造出引领潮流的明星产品。

福特电马,将经典野马跑车基因与电动化融合,并由长安福特引入国内生产销售。

然而,这款车型自2021年上市以来,四年累计销量不足万辆,市场反响平平。

去年11月推出的领睿和领裕插混版,在国内市场也未能激起太大水花。

福特如今正倾注资源,在美国投资50亿美元,其中20亿美元用于工厂改造,30亿美元则与宁德时代携手建立电池工厂。

与此同时,福特正全力以赴,从“越野”与“性能”两大维度,重塑其差异化品牌标签,力求在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

今年成都车展期间,增程版与纯电版的“智趣烈马”迎来全球首秀。

这款福特首款全地形露营SUV,基于“福特福域”原生智能新能源技术架构打造,将福特深厚的越野基因与国内先进的新能源产业链深度融合。

其研发与设计全程由福特上海设计团队主导,座舱及智驾技术也采用了国内的成熟方案。

高启航的店内,已摆放即将上市的智趣烈马样车,尽管具体价格尚未公布,他已果断向厂商盲订了十几台,这无疑是对产品前景投下了信任票。

迟了7年!福特中国1月闪电整合,全系入纵横,能否逆袭?-有驾

销售网络的重构,加之对电动越野市场的精准押注,是福特迈出的关键一步。

这步棋走得既果断又充满挑战。

正如古人所言:“行百里者半九十。”

福特能否在中国市场重回巅峰,最终仍需考量整合后的渠道能否展现出持久的稳定性,以及能否在电动越野这片激烈竞争的红海中,建立起足够坚实的产品护城河与核心技术竞争力。

前路漫漫,福特这回,是真要拼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