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的这行,真没少盯着各种数据和行业报告。特别是最近,10月的国产车保值率排行榜,我翻了几遍,也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这个榜单把燃油车品牌扛了个大旗,险些包揽前十的位置。你能想象吗?传祺55.8%的保值率,几乎被坚硬如铁的坦克品牌以55.5%的微小差距贴了个冷脸。坦克这个品牌,我有点印象,它们那车其实很兄弟,硬汉风格,价格也不算贵,好像主要瞄准了喜欢越野或者郊区自驾族。
我刚才还翻了下笔记,觉得这个数据挺有趣。长安以52.4%的保值率稳坐第三,把那些豪华百货似的合资品牌远远甩在后面。这点让我觉得,老牌技术还能派上用场,尤其是在传统燃油车型这个阵营。要说这些头部品牌,让我觉得它们都在坚持一件事——成熟技术的认同。毕竟,从经济角度看,成熟技术代表着可靠和成本可控。
但你问我,下一步会怎么走?这就得掰扯了。
吉利和领克排名第四五位,分别50.5%和50.4%。这两兄弟,归在一块大旗之下,代表着吉利集团的多品牌策略。你知道,现在很多消费者看车,都喜欢多样性。吉利这刺头,瞄准了年轻消费者和城市精英——价格亲民,技术也不断跟上。还有我一个朋友,之前买了辆吉利缤越,最不担心的,就是开着它走亲戚。这个靠谱感,品牌在潜移默化地加分。
在46%至50%的区间,像哈弗、理想、荣威、奇瑞和名爵就组成了第二梯队——有点像那种还能再拼一下的牌子。特别是荣威,这个牌子,我最近在相册里翻了下它的广告海报,老实说,跟几年前比,变化挺大。之前文案中那智能驾驶的字眼很空洞,现在真是想象出车像在跟我聊天了。它的保值率已经从45.3%提升到46.1%,排名也上升了个阶。这让我想到,品牌力也许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得靠口碑和用车体验。
反过来看,理想品牌有点小滑头。又涨又跌,基本在47.5%左右徘徊。新能源那个圈子,实在很奇怪——价格变动快,技术也在折腾。有朋友说:理想到底算不算新能源阵营?我觉得半个,半个不是。这其实也反映了一个困惑,新能源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达成价格和技术的平衡点。或许这也带来了它的保值变化——担心未来技术升级的赶上的不确定因素。
顺带一提,我还注意到,奇瑞、名爵也在这一区间上蹿下跳。名爵最近在追年轻化路线,特别是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中,颜值和趣味似乎成了关键。虽然整体在46%左右,但我知道,从内部的销售反馈来看,很多年轻用户其实更看中品牌调性和趣味性。
这个区间里,欧尚、比亚迪、极氪和零跑,表现得相对平稳或上升。比亚迪这个品牌,偶有担心:电池保值率会不会快掉?这其实挺困扰我,毕竟,电动化的车—当买了几年后,电池衰减会不会变成最大痛点?据我了解,电池衰减率估算大概在5%-10%之间,影响保值也不是没有,但也不算巨大。
尤其是,比亚迪把握住了性价比和整车技术进步两个点。你知道,我的一个好友,去年买了比亚迪秦Pro,开了半年都没怎么费神,他说:就像买菜一样,问我哪家好,我一准儿说比亚迪。这句话我真没细想过,但其实也在说明,客户对于稳的需求,还是占大多数。
再看豪华线上,像红旗这个牌子,有点特色。虽然保值率小幅滑坡,但它们的定位,还是独具一格。毕竟标价高,面子足。你知道,有时候,品牌的情怀比技术更重要。毕竟,很多人买红旗,不只看车本身,还要彰显身份。
我还考虑到后面那些新势力,五菱、欧拉、奔腾、哪吒、蔚来,都是后起之秀。蔚来保值率才38.4%,在自主品牌里算偏后,但我相信,随着品牌的不断建设,这个数字能涨。比如五菱,入门级车型在低端市场基础深厚,经常看到工厂门口有人都排队等着买车。它们算是平民英雄吧。
你看,整个市场这个格局,变得比以前有趣多了。传统品牌还在坚守,技术慢慢得到认可,新兴品牌则靠创新和定位逆袭。市场的竞争,不会因为一两个政策变化就停下来。反而像块大海绵,把各家的优点都吸收。
不过我在想啊,这样的格局稳不稳定?会不会有一天,保值率变得像彩色喷漆一样,没有标准?我之前翻了下行业报告,估算10年后,车的价值可能会逐步趋于某个平衡点,但谁也说不好。
问一句,你会特别关注一辆车的保值吗?还是只要开得顺就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