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过去说起电动车,画面都还停留在“充电半天、跑不远还不便宜”的阶段,可这两年风向说变就变,啥新势力、智能黑科技,轮番登场,一个比一个炫技,主打一个比拼“黑科技+智驾内卷”?再看最近刷屏的全新小鹏P7,下周就在国内上市,还要飘洋过海去到德国的慕尼黑车展,妥妥把海外首秀排面给安排上了。
说到“全新小鹏P7”,肯定有人要问,这东西真有那么香?Model 3、宝马i4那种“狠角色”它能搞定吗?还是说又是一波“高开低走”的新能源花活?这事儿倒是挺有意思,咱们今天不妨把这热门新车褪去滤镜,慢慢拆解,看看里里外外,“高端智驾”车圈的新晋流量,到底是虚有其表还是底气十足。
其实,小鹏P7这回也算是大刀阔斧地换血了。乍一看,新车的长相真是够杀马特,头灯、尾灯,两边呼应,还都带上那种横平竖直的贯穿灯,设计师估计也是下了不少功夫。尤其那“鹏翼门”,说好听了叫剪刀门,一打开,确实回头率爆表。买来拍抖音、发朋友圈,随便一辆停路边估计都能吸一波流量。
不过,车不能光靠门活着不是?新P7前后尺寸摆在那里,5017毫米的车长,轴距做到3008,放现在新能源里说是中大型车也不为过。你要是见过老款P7,肯定能感受到新一代的气场有多强。反正一眼望过去,不管你买不买,至少得感叹一句:哟,这车够骚!
当然了,有外表还得看里子。都说“智能电车卷到飞起”,小鹏也不甘落后。这次的全新P7坐进车里,三轴灵动大屏能随着你眨眨眼、点点头——是不是有点皮克斯动画里“玩具总动员”那范?可别以为只是花架子,人家还有注重交互细节的Touch Pad控制座椅,还有啥通风、加热、按摩这些新三样,后排乘客也照顾到了。坐进去一摸,Nappa真皮、Dinamica仿麂皮,摸着还有点儿讲究。更别说天幕音响,把氛围直接拉满。
说车机,智能这个事好像小鹏现在是真“跟风兼领导”了,整了3颗图灵AI芯片近似Widget级的算力,还有偷着乐的高通8295P芯片,把辅助驾驶、智能座舱、AI出行统统糅合到你脚下的四个轮子里。说白了,就是你在城里开、上高速跑,NGP一路护航,泊车也全程搞定,科技味直冲马路牙子。
要说动力,后驱的最高270kW,四驱还带有“Q”字专属标,前电机167kW,后面270kW。爱折腾的还自定义后扰流板角度,10档切换,空气悬架也是标配——这些可不是之前人人都能有的。你考虑续航?最低702公里起步,顶配直接宣称能上820公里(CLTC标准)——虽然大家都知道实际开起来有水分,但自信心确实拉满了。
而这回小鹏不是一个人去慕尼黑“装大佬”,还带着自家兄弟姐妹,比如X9、G6、G9和P7+,更带上AI科技树,说是想把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拉到全场。咱们说,这全家齐上阵,就差没身穿队服合个影,感觉“灯光师,都给我拍精神点儿!”
不过呢,风风火火海外走秀,面子有了,日子好不好过得看里子。无论国内还是欧洲,那边特斯拉Model 3、宝马i4已经跑马圈地一圈又一圈了,车主群、养车圈,讨论起Model 3的智驾和后劲,老司机也都略懂一二。小鹏P7新出来,能不能打破品牌壁垒,冲进人家细分得明明白白的蛋糕?小鹏官方是够自信,可市场没你想的那么友好。
你看欧洲这两年新能源也卷,既有特斯拉这样的大尾巴狼,还冒出BYD、小米要去碰碰运气。别小看小米SU7,米粉那种自来水效应还真能起点作用。如果把小鹏P7拿去和Model 3、宝马i4、小米SU7横向掰一掰,就得看大家拼的到底是什么——光有激光雷达么,小鹏说我没有,可辅助驾驶算法我也不差;人家直道快,我就空间体验、智能座舱、设计拉升竞争力。历来打擂台,就怕“牌烂心不齐”,真正“赢到最后”的玩家,往往靠的不是一时新鲜劲,而是背后综合实力——可靠性、售后、用户口碑,这些才是长线饭票。
更扎心一点,全国电动车品牌谁还不吹智能?比亚迪汉、蔚来ET5,差啥?甚至不夸张地说,十几万预算买主力车的用户,内心真在乎你AI芯片能跑多少TOPS?大部分人想的还是通勤、保值、省心、修车方不方便——掏钱买车的路人心思啊,比车厂的PPT复杂多了。
再落地点看,外观溜背,运动套件、碳纤维点缀、21英寸锻造轮毂,这些小鹏全一股脑塞满了。说实话,马路上别人一瞥确实能认出你非“寻常之辈”。如果门一掀开,鹏翼门耍起来,亲戚朋友指定要集体围观,让大妈都啧啧称奇,“噫,这车还真唬人!”可是,炫目归炫目,真掏腰包的那一刻,还有些人会问:“配置这块儿,要都来点价钱不得翻个儿?”
咱说到底,小鹏的“AI科技树”想的不仅是卖车,而是卖一种“未来感生活”。人形机器人IRON也搬上展,会场气氛直接变成科幻大片。可车主要的终究是:“我天天开,保养费咋样?车机卡不卡?APP升级能不能不要经常死机?”再说欧洲,售后网络能铺多快,第三方配件不是小厂商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市场上热闹归热闹,归根结底还是落到实用、品质和售后安全这老三样上,有的品牌图一时风头,有的品牌几十年如一日把细节磨成了工匠活。新势力冲国际,不能全靠噱头撑场面,也别妄想互联网造车能一夜之间让市场就范。有技术是好事,但想站稳,路还很长。
小鹏P7的崛起,反映着国产新能源“走出去”的新野心。有胆有识没错,但真要打开欧洲市场,除了堆叠功能和外表成色,更多还得讲情怀、讲服务、讲用户生态。毕竟欧洲老百姓选车,一看安全,二看品牌历史,三还挑油耗、维修、二手保值率——你得给出“不买你吃亏”的理由。以后拼的不是谁会整活,而是谁能把活儿做细,做深。
车展首秀震个场没啥难度,下一步能否让小鹏在欧洲大街小巷“变成家常菜”,才是检验祖国智造含金量的试金石。新技术再酷,落地才算数。要不怎么说,概念永远叫“未来”,生意还是要靠老老实实做好当下。这道理车企懂、咱老百姓心里更明白。
车圈今天的主角聊到这里,有没有朋友觉得小鹏P7能撬动国外那几大“劲敌”的基本盘?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嗑,比比看你的观点咱们谁更毒辣——要不,下回咱们现场蹲个试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