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车圈都在降价,仰望U9凭什么敢涨价12万?比亚迪:这真不怪我!
家人们,最近车圈是不是卷疯了?今天你降两万,明天我降三万,搞得刚提车的老车主们心都在滴血,感觉自己就是那棵被“背刺”的韭菜。
可就在这片“血海”里,偏偏有个“刺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降价,还硬生生把价格往上提了一截!
没错,说的就是比亚迪家的“超跑”——仰望U9,官网价从168万,直接干到了180万,一口气涨了12万!
这操作,直接给看懵了。别人都在求生,它这是在“求死”吗?还是说比亚迪觉得,买得起这车的人,都不差钱?
别急,这事儿啊,还真不是比亚迪想“割韭菜”,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一层一层来扒。
首先,你得知道,这12万不是白涨的。
仰望发现,之前买U9的老板们,几乎都选装了一个价值2.8万的“蓝宝石按键”。既然大家都喜欢,那还选什么?干脆直接给你标配了!这么一来,价格里本身就包含了这部分成本,而且对厂家来说,统一生产还更省事。
但这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出在一种“黑科技”材料上——碳纤维。
玩车的朋友都知道,碳纤维这东西,又轻又结实,是超跑的“减肥神药”。仰望U9能跑那么快,全身上下都用这玩意儿。可问题来了,最近全球碳纤维原材料价格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供应链还特别紧张。
说白了,就是造车成本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比亚迪自己虽然也能扛一部分,但总不能全亏着卖吧?所以,这部分上涨的成本,就得由买家来承担一部分了。
你可能会说,那它为什么不自己消化掉呢?
算笔账你就明白了。如果碳纤维成本涨了20万,比亚迪自己扛了8万,让车主分担12万,这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要是全让比亚迪扛,那这车可能就不是涨12万,而是涨20万了。
最关键的是,这车,它不卖给咱们普通人啊!
对于能花近200万买一台玩具的老板们来说,12万的涨价,可能就是他们一顿饭的钱,或者买块表的钱。他们更在意的,是这车够不够酷,够不够稀有,能不能彰显身份。你跟他们谈性价比?他们可能只会觉得你不懂。
所以,仰望U9这次涨价,说白了就是一次“精准”的成本调整。它既没想走量,也没想讨好大众,就是服务好那一小撮金字塔尖的客户。
不过话说回来,在大家都喊着“活下去”的时候,还能有底气这么玩的,也就只有比亚迪了。这背后,靠的还是那股子技术自信。
家人们,你们觉得这波操作是“底气”还是“任性”?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