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赋序
时维世纪之交,燃油霸权横亘百年,欧美执技以驭天下。华夏车企困于“三电”之厄,引擎变速箱,久为他人掣肘。然天道循环,碳云压顶之际,新能源遂成破局之光。十载耕耘,从政策扶苗至技术破壁,由本土崛起到全球争锋,今之中国新能源车,已非吴下阿蒙矣。
一、政策为基,星火燎原
壬辰年(2012),当国者察时势,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补贴之策,启“十城千辆”之试。彼时比亚迪铸“铁电池”,北汽造EU系列,皆如暗夜萤火。至戊戌年(2018),双积分政策出,车企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政策如春风化雨,催得桃李芬芳:电池产能占全球六成,充电桩逾两百万,基础设施之盛,冠绝寰宇。
二、技术破壁,弯道超车
己亥庚子间(2019-2020),特斯拉入华,上海工厂拔地而起,以“45秒/辆”之速,激醒本土车企。比亚迪遂推“刀片电池”,穿刺不起火,续航破六百公里;宁德时代创CTP技术,能量密度登峰造极。智能驾驶亦不甘人后:小鹏XNGP穿梭都市如老吏断案,华为ADS智驾系统千里不接管。更有蔚来换电,三分钟满血复活,破“续航焦虑”之魔咒。昔日“油改电”之讥,已成过眼云烟。
三、出海扬帆,问鼎全球
癸卯年(2023),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五百万辆,越日本而居世界首。比亚迪元PLUS驰骋挪威,蔚来ET5登陆欧洲,MG名爵返销英伦,皆引万人空巷。巴西设厂,泰国建园,匈牙利电池基地破土,非复“低价倾销”之旧名,实乃技术输出之新篇。沙特阿美入股蔚来,大众联姻小鹏,昔日学徒,今成先生。
四、任重道远,砺行不辍
今虽执全球之牛耳,然品牌溢价未逮BBA,固态电池尚需攻关,欧美关税壁垒如芒在背。然观夫历史,华夏文明数度沉沦而复兴,车企亦当有此韧性。若持创新之利刃,破技术之壁垒,假以时日,必能执全球汽车产业之牛耳,续华夏制造之荣光。
赞曰:
百年变局,能源革命。
华夏车企,乘势而兴。
三电为骨,智能为魂。
驰骋四海,光耀乾坤。
前路漫漫,唯有奋楫。
他日回首,必是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