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沦为“临期牛奶”:7万的轩逸,8万的卡罗拉,是真香还是

讲真,最近这个车圈,已经不是内卷了,是直接快进到了“创死”阶段。

你以为的竞争是大家在同一张桌子上抢蛋糕,实际上的竞争是谁不爽了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合资车沦为“临期牛奶”:7万的轩逸,8万的卡罗拉,是真香还是-有驾

最新的一个症状,就是7万块,你就能买到一台全新的、合资的、紧凑级家轿,比如轩逸,比如卡罗拉。

合资车沦为“临期牛奶”:7万的轩逸,8万的卡罗拉,是真香还是-有驾

这事儿放几年前你敢想吗?你不敢想。

那时候合资品牌是什么?是信仰,是光环,是“虽然我啥配置都没有,但我标贵啊”的底气。现在呢?不装了,摊牌了,底气是什么?底气就是没有底线。这个价格已经不是降价了,这是投降书,是写给比亚迪秦PLUS们的《求饶表》,含泪求市场爸爸给口饭吃。

先说日产轩逸,这车简直是汽车界的典中典,一个活着的传奇。

传奇的点不在于它技术多牛逼,而在于它能把一套东西反复用到极致。所谓“日产大沙发”的名号,可不是吹的。我跟你讲,日产在座椅里塞的不是普通的填充物,可能是某种经过基因改造的、具有记忆效应的海绵体,你一屁股坐下去,Duang,它不是支撑你,是包裹你,是把你整个人都给“封印”进去,让你丧失一切驾驶欲望,只想在车里盘腿打坐,立地成佛。

它的车长四米六五,轴距两米七一,这数据在今天听着也就那样,但在那个合资品牌普遍拿用户当“压缩毛巾”的年代,轩逸的空间简直是任意门级别的存在。后排跷二郎腿?基本操作。

但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那个1.6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35匹。这个动力,怎么说呢?就突出一个佛系。你在市区里开,红绿灯起步,旁边电瓶车大哥都能给你一个“小伙子不行啊”的眼神。你想上高速超个车,油门踩到底,发动机的轰鸣声像是在问你“哥,至于吗?”,然后用一种非常沉稳的速度,慢慢悠悠地超过旁边的大货车,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合资车沦为“临期牛奶”:7万的轩逸,8万的卡罗拉,是真香还是-有驾

这套动力总成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快,而在于它真的能过,就是能过,各种国标排放,它晃晃悠悠地就是能过。而且省油,百公里五个半,在这个油价动不动就坐火箭的年代,这比什么都实在。

至于那个所谓的超混电驱版,听起来很高科技,又是发动机又是电机的。但你扒开看本质,它就是一个大型的、带四个轮子的“充电宝”。发动机不驱动车,只负责发电,本质上还是为了省油。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打不过就加入”的另一种形态,一种“虽然我心脏还是油的,但我的腿已经是电的了”的赛博朋克式妥协。同行看了也得傻,还能这么玩儿?

然后是丰田卡罗拉。

这车跟轩逸就是天生的CP,相爱相杀。如果说轩逸是“舒服到让你睡着”,那卡罗拉就是“可靠到让你无聊”。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突出的缺点。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突出的优点。

这是一种玄学。一种“中庸之道”的极致体现。你买它,不会有任何惊喜,但也绝对不会有任何惊吓。它就像你生活中一个沉默寡言但永远不会掉链子的朋友,无趣,但靠谱。

开不坏的丰田,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我突然想起来我大学时候,为了省钱吃了一个月食堂的素包子,那种看到肉就两眼放光的激动,大概就是现在看到这些骨折价合资车的心情。讲真,我身边有朋友的十年老卡罗拉,除了正常保养换轮胎,连个灯泡都没坏过,这质量控制,三体人看了都得递根烟,说一句“respect”。

现在终端优惠三万,八万多落地。而且你看看它的配置单,坏了菜了,丰田开窍了。入门版就给你配齐了6个安全气囊,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全速自适应巡航,一股脑全给你。

这在以前的丰田身上,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为什么?因为它怕了。它被国产车按在地上摩擦之后,终于悟了。原来品牌光环不能当饭吃,老百姓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它不是良心发现,它是求生欲爆发。这不叫厚道,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动力?1.2T、1.5L自吸、1.8L混动。别问性能,问就是“够用”。丰田的工程师对于“够用”这个词的理解,堪称世界顶级。你永远不用担心动力不够把你扔在路上,但也永远别指望它能给你带来任何推背感。它的CVT变速箱,丝滑得像德芙巧克力,唯一的任务就是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顺便把油耗压到四点几。

这种车,买的不是驾驶乐趣,买的是一种资产属性。它能稳定地、不出错地把你从A点送到B点,五年后卖掉,还能给你剩下一笔相当可观的残值。对于一个精打细算的中年人来说,这吸引力,比什么零百加速都大。

最后说说别克威朗。

如果说轩逸和卡罗拉是“含泪降价”,那威朗就是“自爆卡车”。

指导价十二万八千九起,终端优惠五万块。入门车直接干到了7万多。这他妈简直是掀桌子!别克这是杀疯了,或者说,是被逼疯了。

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我活不了,你们谁也别想好过”。这个降价幅度,已经不是商业行为了,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充满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悲壮。

以前的别克,总想往“高级感”上靠一靠。内饰用料好一点,设计厚重一点,想营造一种“伪豪华”的氛围。结果市场这个大蛊盅根本不认,消费者用脚投票,说你就是个买菜车,别装了。

现在威朗算是彻底悟了。什么高级感,什么品牌调性,都滚蛋。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它的外观设计,其实还行,挺主流的,飞翼式格栅,LED大灯,双腰线,小鸭尾,年轻人不讨厌。内饰嘛,以前那套老气横秋的玩意儿总算改了,双联屏也安排上了,虽然车机系统可能还不如你手里的安卓手机流畅,但起码看起来像这个时代的产品了。

轴距两米七,空间也够用。关键是,它全系标配1.5T四缸发动机,184匹马力。

合资车沦为“临期牛奶”:7万的轩逸,8万的卡罗拉,是真香还是-有驾

诶,这就很有意思了。

在轩逸和卡罗拉还在为“够用”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威朗直接把马力给你拉满了。这个动力,在这个价位,就是降维打击。你开着它,在红绿灯前,终于可以给旁边电瓶车大哥一个“你不行啊”的眼神了。

写到这里,我必须得承认,我把这些车说的这么不堪,好像有点不厚道。

讲真,作为一个被生活反复捶打的中年人,当我看到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如今用一种近乎乞讨的姿态,把价格降到这个地步,我的内心是复杂的。一方面,我觉得它们活该,谁让你们过去那么傲慢。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对于那些预算真的有限,只想买个安安稳稳的代步工具,对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完全不感冒的家庭来说,这玩意儿...还真挺香的。

它们就像是超市里临期的牛奶,品牌还是那个品牌,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只是保质期快到了,再不卖就砸手里了。

所以,最终的问题根本不是车的好坏,而是买车的人。

合资车沦为“临期牛奶”:7万的轩逸,8万的卡罗拉,是真香还是-有驾

你如果是一个追求稳定、可靠、省心,把车当成一个纯粹工具的人,那在这个时间点,买一台这样的合资车,是一个无比理性的选择。你用一个国产车的价格,买到了合资品牌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和质量控制,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但如果你是一个拥抱变化,对新科技充满好奇,觉得汽车就应该是个“移动智能终端”的新人类,那你可能连看都不会看它们一眼。

所以,最后的选择根本不是车,而是你。

你,是选择一份昨日的安稳,还是拥抱一个未知的明天?

合资车沦为“临期牛奶”:7万的轩逸,8万的卡罗拉,是真香还是-有驾

别问我,问你自己。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