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新ES8大幅降价,老车主怒斥“背刺”!李斌:得先活下来

当一家车企的发布会开成了“道歉会”,我们是不是该重新想想,什么叫“用户企业”?

这不是讽刺,而是几天前蔚来ES8发布会上真实发生的一幕。全新一代ES8还没来得及秀完肌肉——双电机、百公里加速3.5秒、标配激光雷达、后排大彩电、空气悬架拉满——评论区就已经炸了锅。不是夸,是骂。老车主们像被集体捅了刀子,社交平台上一片“背刺”“割韭菜”“信任崩塌”的声讨。有人晒出提车才三个月的发票,配文:“蔚来,你管这叫用户?”

这已经不是蔚来第一次陷入“价格风暴”。但这次格外刺眼,因为新款ES8的起售价直接杀到了42.8万元,比老款便宜了整整10万。更关键的是,配置不降反升。老车主当然不干了:我多花了10万块,买了个“首发限定版”?你告诉我现在更便宜、更好用?

面对汹涌情绪,李斌没有躲。他在直播里低头说了句:“要先活下去。”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得人清醒,也浇得人心寒。

蔚来新ES8大幅降价,老车主怒斥“背刺”!李斌:得先活下来-有驾

“活下去”三个字,从来不是一家年销十几万辆、手握百亿融资的新势力该挂在嘴边的词。可现实是,2025年的中国电动车战场,已经卷成了绞肉机。比亚迪的“电比油低”还在持续输出,特斯拉Model Y一降再降,小米SU7横空出世抢走多少热度?小鹏、理想各自在智驾和家庭市场杀出血路。蔚来呢?高端市场被蚕食,中端ET5T、ET5扛起销量,但单车利润不断被压缩。

数据不会骗人:2024年第四季度,蔚来单车毛利率跌至8.9%,2025年一季度虽回升到12.3%,但相比理想同期的20.6%,压力显而易见。而研发开支呢?光是2024年,蔚来在电池、智驾、换电网络上的投入超过120亿元。钱从哪来?降本、增效、走量,几乎是唯一出路。

所以,新款ES8降价,不是心血来潮,是一场精准的“战略收缩”——用更低价格换更高销量,用规模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同时守住高端品牌的基本盘。从商业逻辑看,没毛病。

可问题出在哪?不是价格,是“预期管理”。

用户买蔚来,买的不只是车,是一套价值观:服务、社区、身份认同。他们愿意为溢价买单,前提是“被尊重”。但这次降价来得太快、太猛,且缺乏前置沟通。很多老车主是在发布会直播里,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车“贬值”了10万。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比亏钱更伤人。

蔚来新ES8大幅降价,老车主怒斥“背刺”!李斌:得先活下来-有驾

这就引出一个新问题: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企业到底该忠于资本逻辑,还是用户情感?

李斌说“要先活下去”,潜台词是:如果公司倒了,谈何用户?可用户想的是:如果连信任都没了,你还活个什么劲?

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理想也曾面临类似困境,但它的做法是推出“老车主积分补偿”“限时保值回购”等柔性政策,既推进产品迭代,又缓冲情绪冲击。蔚来不是没做过——2022年推出BaaS电池租用方案时,也曾引发老车主不满,但后续通过积分、服务权益等方式逐步安抚。

可这一次,补偿措施迟迟未出。用户看到的,只有冷冰冰的价格表和一句“形势所迫”。

蔚来新ES8大幅降价,老车主怒斥“背刺”!李斌:得先活下来-有驾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如果蔚来不降价,会怎样?销量持续低迷,资金链紧张,换电站建不起来,智驾研发放缓——最终,品牌影响力下滑,所有用户都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说,降价或许是一种“长痛不如短痛”的无奈选择。

但企业的“理性”不能成为伤害用户的借口。真正的用户企业,不该在风暴来临时才想起用户。它应该在定价策略制定之初,就把老用户的权益纳入计算公式——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品牌资产的必要维护。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什么是“用户企业”?是发布会喊几声“亲”,还是真正在利益抉择时,把用户放在天平上称一称?

蔚来现在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活下去很重要,但以多大代价活下去,决定了它未来能走多远。

蔚来新ES8大幅降价,老车主怒斥“背刺”!李斌:得先活下来-有驾

当技术迭代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今天的蔚来车主,会不会是明天的“牺牲品”?这个问题,李斌答不上来,我们也都还没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