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在琢磨啥?史低价ModelY亮相,毛坯风格让中国车主哭笑不得!
特斯拉最近又闷声搞了个大动作,美国市场突然冒出来一台新型号的ModelY,直接把国内车圈给点着了。各种外号满天飞,“毛坯版”“丐中丐”都有人喊,不过官方偏要叫它“标准版”,以前卖得好好的那几个配置立刻变成了“高级版”。
这波操作起因就是价格,新车挂出了39960美元的标签,一下子比之前便宜差不多五千刀,大概打个九折。这数字搁国内一换算,不少人已经开始YY,要是引进来,估计能杀到二十万出头这个区间。想象空间一下被打开,但当天资本市场没跟着兴奋起来——特斯拉股价应声跌了个4.45%,连马老板自己都只是在社交媒体上悄悄转发,没有半句解释。
说白了,这次降本减配砍得够狠,把所有看起来“不核心”的配置全扔掉,就死守那块15.4英寸的大屏幕。智能系统、OTA升级通道一个不少,只要你认同“软件定义汽车”,这逻辑倒也清楚:可以不豪华,但必须有点科技范儿撑场面。
动力数据也不是奔着惊艳去的,加速调慢到6.8秒、电池容量69.5kWh,美国EPA工况续航321英里(约合516公里),就图一个基本代步和智能体验够用。但细节部分,那可真是见谁砍谁——全景天幕消失,全皮座椅混搭织物版本上线;方向盘手动掰回老时代;原先冬夏贴心的小功能,比如前排座椅通风、后排加热统统省略;氛围灯和电动折叠后视镜更是不留痕迹地撤退。
音响从十五扬声器缩水成七个,后排乘客的小娱乐屏干脆不给装。轮毂由19寸缩回18寸,还只有基础灰色涂装,其余颜色想选?补钱再说。这些调整像极了一场对传统舒适性冗余的无情革命,用行动告诉消费者:“这些花活儿,我觉得不值钱。”
但这种极致减法做到底,有些地方还是显得太糙。比如那个玻璃材质的顶棚,本来以为全景天窗没保住会改钢板吧?结果只是内侧加层布遮阳,看不到天空,也隔不了多少热气,两边缺点集齐。有网友吐槽,这设计简直两头落空。
最夸张还属前备箱,为省成本内部结构件、线束隔音棉全裸露在外,一眼望去廉价感扑面而来。储物槽材料换成纤维复合板,不防水、不耐脏,对喜欢整洁的人来说简直灾难现场。不止如此,就连座椅调节按钮都被取消,现在只能通过中控大屏里的菜单慢慢找位置调整,高级感瞬间归零。“为了简单反而复杂”这种骚操作,很难让人觉得舒服。
杯架也是凑合事儿,在靠背挖俩洞意思意思。有时候真怀疑,是不是工程师们开完会决定直接拿掉所有非必要项,然后写份流程表照单执行?
现在大家伙关注焦点全指向中国市场,到底敢不敢这么玩。一方面特斯拉品牌力和软件生态依然牛逼,可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赛道卷到飞起,同样价格国产品牌早已堆料堆疯,各种高端内饰、大尺寸液晶屏、按摩通风自带标配。如果光拼硬件体验,“毛坯”ModelY怕是真的站不住脚跟。
毕竟,如今买车的人越来越精明,会认真比较每分钱到底买到了什么实际东西。当年只认LOGO冲动消费的年代过去很久啦,现在讲究务实理性,比拼的不仅仅是谁家名字响,更重要的是整体价值感受。而且别忘了,同期出的标准版Model3虽然也降价幅度大,但该有的大天窗、电机功率却舍不得删,这么看来特斯拉内部对于怎么取舍似乎也各执己见,并没有统一打法。
还有一点挺扎心,以往海外品牌进入中国都会针对本地化需求微调产品,比如增加舒适性或者增添小功能讨好用户,而这台美规新ModelY目前展现出来完全是一副“我就这样,你爱买吗”的态度。如果继续坚持重软件轻硬件路线,在讲求仪式感与享受度的新生代消费者里未必吃得开,说句公道话,仅凭智能+牌子恐怕很难左右整个局势走向。当然,每个人选购标准不同,有人追求实惠,有人注重驾驶乐趣,还有不少朋友单纯喜欢尝鲜,对于他们而言或许正中下怀。
至于最后销量如何,很快就能揭晓答案。从投资者用脚投票来看,这套激进玩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埋单。不过竞争越激烈,对咱普通用户来说总归不会坏事,多几款选择、多一些组合方案,总比一家独大强太多。在这个变化不断的新能源汽车江湖里,每一次新品登场都是刺激神经的一针鸡血,也是行业自我革新的催化剂,该来的争议和讨论肯定跑不了,就等时间验证这一波策略是真香还是翻车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