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

472.41公里每小时。这个数字出现在德国ATP测试场的计时板上,一度让围观者眩晕。3000匹马力的电动怪兽,仰望U9,缓缓停在终点的白线上。引擎(其实是电机)已经静息,空气里只剩下碳纤维烤焦的气味和远方德国工程师的惊诧表情。压着防火手套的车手冲着镜头比了个OK,无声胜有声。

如果此刻你是现场的工程师,会不会有点纠结?刚刚那一刻,仪器的指针还没打到终点,车似乎还能再冲刺一阵。速度表闪烁、轮胎边缘发烫、再加一把?谁愿在轮胎和空力极限边缘探险?毕竟,比起一条世界纪录,工程师更怕一具“碎片化”样本——在德国测试场,技术的浪漫和物理的残酷总是隔着几毫米橡胶。

今年,仰望U9以472.41km/h,超越Rimac Nevera,成为全球最速量产电动车。虽然在考试分差上只有57公里——可这道题,本质上已不是“加分”那么简单。95分到99分,是天资,是苦修,更是技术底层的变革。

其实,和去年仰望U9在纽北的首演比起来,这台刷新纪录的U9,已经是换了“心脏”的猛兽——四台电机,单机555kW,总功率剥离后直奔2220kW,约等于3019匹马力。你没看错,超了布加迪、柯尼塞格、帕加尼一大截——仰望U9马力榜只输给在中东流浪的Devel Sixteen。

这样一台猛兽,外观看起来和往年仰望U9区别不大。可你拆开底盘,会发现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是升级:电机中心高从220mm升至240mm,体积变大,功率加倍,整备质量却仅多5公斤。这不魔法,是比亚迪的减重哲学——用碳纤维轮毂、桶椅、前铲,能抠的地方通通减重。

推重比直接跃升到1217匹/吨,碾压法拉利SF90那个引以为傲的1080匹/吨。这样的数字,哪怕是国际汽车行业的“催眠师”也不敢昧着良心说它不厉害。

但要真论速度,电机算不上短板。真正让技术大佬马特·锐马克(现任布加迪CEO, Rimac的幕后推手)发出灵魂喊话的,是电池。他的疑问很直白:磷酸铁锂电池,能不能像三元锂一样输出惊人的放电能力?

现有性能电动超跑,极限功率也就1500kW上下。比亚迪偏要逆技术主流,仍旧选用自家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理论放电倍率要冲到20C、30C。马特不信,可仰望U9的电压平台已突破1200V,在极速模式下真就能“电光石火”。等官方数据出来,也许又得让对手把嘴钉上,顺便吞个电池帽当早餐配菜。

这一切跑出来的成绩,不只是堆料。电池、驱动、轻量化三端发力,才让仰望U9能用接近2.5吨的车重,硬撼纽北、德国、甚至全球所有电动圈速王。不过赛道上,马力不是万能。每个赛车手都懂,不能控的速度,是赛道上最没用的废柴。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所以这次仰望U9在极速冲刺时,没有选择更大的轮毂,而是前后都统一成325mm宽的大尺寸轮胎,21寸缩回到了20寸。这看似退步,实则科学。轮胎抓地力提升、轮毂轻量化带来的转动惯量下降,等于给这台推重比极高的怪兽上了一个“无形的毯子”,避免一脚踩爆。

在圈速角逐上,比亚迪的招数,也有点像摸着石头过河。去年纽北首秀就遇爆胎,云辇-X系统硬是把车拉住了。工程师们不愧是“科技版马戏团演员”,仰望U9走着走着,突然就是三轮着地稳定巡航,用易四方硬控每个电机的扭矩。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科技带来的副作用是:没有可以抄的作业,必须自己踩坑。易四方的四独立电机,意味着每一轮调校,每一次侧向加速,都要靠实际数据和工程师的神经。去年成绩不够顶,数据倒是搜集了一箩筐。今年这一波,仰望的车身稳定和姿态已明显优于去年。

和小米SU7 Ultra联合Pro Dirve做空气动力学不同,仰望全员中国班。追求的不是一次踩榜,是技术本地化的底气。他们宁可漏掉成绩,也要把数据和调控能力都练出来。这在理工圈叫“过程比结果更值钱”,在舆论圈叫“重头戏还在后面”。

其实,赛车文化也是技术演进的一环。片面追求“最快”容易沦为数字游戏,可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正如F1车手也要在极限速度下学会微操,顶尖电动超跑如果不能把马力变成赛道上的掌控,那一切参数都只是厂商的自嗨。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偶尔做这一行,也难免会有点职业戾气——闲下来,听到电动超跑新纪录的消息,一边在键盘上敲着“突破极限”,一边想,这要是能民用下来就完美了。梦想是好的,现实是车企恨不得把赛道技术一夜给普通车主,为了销量整活,要不是特斯拉创始人喜欢玩梗,估计比亚迪早把“电池越野”注册成新词条。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仰望U9刷新全球最速电动车纪录,比亚迪用中国技术勇闯德国极限-有驾

但黑色幽默归幽默,技术突破之外,还要努力培养属于自己的赛车文化。国内还在补产业底子,上一层建筑还稚嫩。但影院里《F1:狂飙飞车》依旧爆满,说明速度的吸引力是普世的。中国车企这几年赛道频繁刷榜,不仅是技术自信,更是在追逐属于中国自己的“速度与秩序”。

正如仰望汽车负责人胡晓庆说,纽北不只是比赛,更是一次在失控边缘重建秩序的仪式感。回头看,去年电动赛车中国元年,今年丰收。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拿时间和精力去赛道,用训练班去体验。中国汽车产业已从“量胜”到技术引领,接下来,赛车文化的成长,将决定赛道上的真正赢家。

至于仰望U9的圈速能否再破小米、甚至登顶纽北?我只说,技术瓶颈越来越高,人性和文化才刚刚开始。愿下次坐在观众席或赛道边的你,能亲眼见证中国速度刷新全球认知——至于终点在哪里,不妨开放留白:科技的极限,是刷圈,还是让每个人都能点燃心中的速度引擎?

你觉得,仰望U9的极限,究竟会在哪里停下?又是哪一刻,赛道“疯子”和工程师会在速度和秩序之间,给出那个刚刚好的答案?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