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港股退市将未来押宝岚图,能否撑起新能源转型新故事?

最近,东风集团股份退市,“交棒”岚图的新闻可以说是在汽车圈掀起了不小的浪花。这个事,有的人觉得意料之中,有的人则颇感意外。要说东风集团这么多年,老大哥地位没少挣,但这几年新能源崛起,老东风一直有点跟不上趟。这回,“一退一进”,把岚图推上港股,明显是要把集团未来的期待全压在岚图身上。为什么非得这么“交棒”,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盘算,资本市场买不买账?今天咱聊聊这事。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见过哪个“大厂”把自己上市的壳主动摘了,反手把新儿子推到台前的?这事常见吗?其实不常见。绝大多数国有大企业,面子里子都要,退市是个难以启齿的词儿。东风这么做,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么?还是说,嗅到了新的风口,赌一把彻底转型?咱不替东风算命,单就这方法看,狠劲是有了。

东风股份停牌、退市,岚图介绍上市,这事儿大白话来说,就是把老东风的品牌和估值压力卸下来,让岚图单飞试试看。其实岚图之前就摩拳擦掌想独立上市,只不过港股行情冷,A股估值不给力,又卡着新能源转型的窗口期,东风作为“大山”,既护着又压着岚图。这回别说,让岚图直接“介绍”上市,相当于你公司不发工资了,直接把股份分了,你们自个儿去找新工作。这么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资本市场为啥反应这么猛? 因为这是好几个关节一起动。市场都知道老东风的港股壳子几乎没啥用(上市快二十年,几乎没搞过什么股权再融资),港股那边传统燃油车企估值本就偏低,新能源故事才有钱捧。而“分拆”岚图,让股东们能分到岚图的股份,大部分人眼里,这跟直接沾了“新能源”光一样,才会引起股价暴涨。这就是咱说的,资本都在追逐风口,但它们不是傻子,看的是新故事的含金量。

再说说市值和盈利的硬杠杠。其实这两年东风已经不行了。销量下跌,利润断崖式缩水,2022年净利润还能勉强上百亿,2024年直接跌到不到6000万,这在所有国有大车企里都明显不正常。关键是你每年还得“增收不增利”,辛苦卖了那么多台车,利润全让市场和部件厂给吃了,能不憋气吗?老东风估值一直拉不起来,不是市场故意“打压”,而是根子里大家认为你没未来。

还是问一句,新能源车这条道,凭什么一定伟大?特斯拉、蔚小理在市值上的巨大优势,其实跟中国互联网初期很像,讲的是预期和成长性。新车企们连年融资,烧钱、扩产、砸研发,不停搞概念,市场反而觉得你“越烧越值钱”。东风的包袱重在,大象跳舞,转身太慢,新能源布局也各种拖泥带水,自主品牌这块又起不来量,跟合资日系韩系的日渐式微一比,只能靠国家“输血”,哪有资本故事?

对比下岚图这小兄弟。其实岚图成立没几年,但成长速度还算快。2024年交付量激增,毛利水平也有提升,平均售价已经能爬到28万,这在国产新能源品牌里不丢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在新能源MPV等细分市场打出了知名度,甚至季度盈利也快摸到手(这点在一众亏损中的新势力里,已经算头部了)。所以说,相比老东风的迟钝与焦虑,岚图显然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新故事溢价”。

不过,也不是说一切难题就此解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岚图上市就一定能获取港股市场的持续融资么?万一港股行情还是冷冷清清、外资不买账,岚图的钱从哪来?别说,这事儿真有前车之鉴。这几年,多少新能源新势力挂牌上市以后,股价一顿暴涨后就开始阴跌。港股的冷清大家心知肚明,证监会嘴上说支持新能源,但估值和流动性又那么不给力,最后还是得看你能不能不停有新业务新产品撑起来。

而且靠“介绍上市”,中间其实没融资环节,只是给股东换了个壳。这么一通操作下来,钱没变多,还是原来的那帮人,就只能指望股价带出新的信心,再去发债、银行贷款或者未来二次增发折腾。资本不傻,讲完故事后,下一步就看能不能“用成长兑现融资”—这一关卡住了,岚图的故事恐怕还是一场空。别看人家特斯拉天天嘴上说不差钱,但背后北美死忠资本从来没让它断过水。哪天信心没了,你市值就一天腰斩。

值得琢磨的是,为什么传统国企就非得靠港股新平台才能融到新能源的钱?东风这波思路,其实是天平两端倒着来:一头是老业务市场每况愈下,换不出新钱;一头是新能源这边需要砸钱续命,得赶紧“聚焦优势资源”,重押一块。孤注一掷的味道很明显,但成败与否,真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到。

再说管理层,岚图能不能撑起新梦,除了上面说的增长逻辑,还得看后面有没有“会讲故事的灵魂人物”。比如说,理想有李想,蔚来有李斌,小鹏有何小鹏,强烈的个体意志力和创始光环,给资本带来了信心。东风、岚图这类国企出身的品牌,天生缺乏让市场热血沸腾的领导力。如果上市以后还是一套官僚体系,慢慢被体制内消化,早晚又会遇到原地打圈的问题。

东风集团港股退市将未来押宝岚图,能否撑起新能源转型新故事?-有驾
东风集团港股退市将未来押宝岚图,能否撑起新能源转型新故事?-有驾
东风集团港股退市将未来押宝岚图,能否撑起新能源转型新故事?-有驾
东风集团港股退市将未来押宝岚图,能否撑起新能源转型新故事?-有驾

那问题来了,就算岚图赔了钱、股价跌了,东风和它还是一家人,这笔转型账,到底算到谁头上?对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能分一把“新能源红利”当然值得狂欢。可这只是游戏第一步。如果未来市场继续恶化,或者新能源增速不及预期,国企怎样平衡利润诉求和政策要求?岚图一旦上市,组织和激励体系真的能彻底和旧东风切割?其实答案并不乐观,毕竟所有国企根子里都有个“僵尸企业”潜在基因。

东风集团港股退市将未来押宝岚图,能否撑起新能源转型新故事?-有驾

还有人说,岚图的高毛利、高成长,只是早期的局部现象。别忘了智能化、电动化玩到后半场,全拼的是烧钱能力和技术沉淀。阿维塔、赛力斯、问界(背靠华为“含华量”),北汽蓝谷、广汽埃安也是一拨儿一拨儿地拿融资,而岚图有啥独门绝技?如果“资本-科技”绑定那条路没法玩大,你会不会很快被卷死在下一个新轮回里?

当下新能源公司,作为高科技组合体,早就不是单纯的“拼产销”游戏了。谁能和上下游搞定供应链,谁能快速搞新技术、谁有更多圈钱本事,谁才能活下来。资本不是看你现在卖了几辆车,而是看你以后能不能超越同行讲的新叙事。东风交棒岚图,无非是押注“资本市场新故事”能接住,但如果港股不给力、内外部管理体制没变化,这局做多少精美PPT也不管用。

最后想说一句,东风集团这波转身,其实代表了中国一大批传统大厂的共同焦虑。谁都在风口搏命,谁都梦想一夜之间转型翻身。但新能源泡沫这种事,大家都清楚,能活到最后的,靠的不只是抢时间、靠消息刺激股价,而是真正靠自己在长期积累的技术、品牌、渠道,以及与时俱进的管理。“资本的故事”,也许只能火一阵,能一直讲得下去的,最后就成了新的东风;讲不下去的,哪怕今天退市退得多体面,最后还是归于平淡。

人生和公司的转型一样:不是你能踩到几个风口,而是你能在风口没了之后,还能不能坚持的活下去。东风当下的抉择,是冒一次大险,但也可能开启新征程。问题是,下一步靠什么走出来?大家心里也都没谱。

所以,这个故事你怎么看?你是相信岚图能独立撑起东风的新旗,还是更相信市场只是一时追风,最后归于庸常?我觉得,只有等风过去,看谁能活下来,我们才能真正知道答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