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权沃尔沃人事震荡,研发裁员,销量变数多

吉利真要“收权”,沃尔沃还香吗?这剧情有点复杂哈

这事儿真是让人一边看一边脑子里冒问号,沃尔沃要被吉利管得更严了?说不紧张是假的,本来好端端的北欧高级感,难道要变成一盘麻辣火锅?你要是这时候问周围人一句:“以后沃尔沃还是原来那个沃尔沃吗?”十个人里九个大概率得给你白一眼:“谁知道,反正不一定是瑞典味儿了。”

先画面拉回现实,沃尔沃中国最近动静不小,有小道消息说,人事大洗牌都快成公开课了。吉利和瑞典沃尔沃要搞合资公司“共治”沃尔沃中国?你品,你细品,这个“共治”,到底是大家握着手唱友谊地久天长,还是吉利悄悄拿着别针往蛋糕里比划?更神奇的,极氪科技的朱凌直接空降当沃尔沃中国COO。副总裁直接打包带走核心部门——产品和研发。别看这名字一组起来挺洋气,本质就是中国“新中层”要开始实打实插手高层管理,沃尔沃一哥袁小林以后不仅得看老外脸色,手下还有吉利自家人来“协助工作”,想耍滑头得三思。

吉利收权沃尔沃人事震荡,研发裁员,销量变数多-有驾
吉利收权沃尔沃人事震荡,研发裁员,销量变数多-有驾

哎,裁员的风真是一年四季不散场,这一阵子直接刮到了沃尔沃的研发心脏。你要说耿亚维,不吹他,那也是沃尔沃中国本土研发的大旗手吧。前脚刚从瑞典轮岗回来没几个月,好家伙,“主动辞职”了。行业里都在问:这是自愿,还是背后有隐情?说白了,这一波人事变化,怎么看怎么都是为更大调控做前戏。

其实早在沃尔沃最新一轮裁员中,研发就成了众矢之的。为什么?别人只盯销量、利润,吉利却先追着研发下刀。这背后隐约可见:沃尔沃在中国的“身份”要变了。先前一个出国留学的“学霸”,靠自己拿奖学金,后来家里直接插手——你成绩不见涨,钱也不多花,那干脆换个思路,全家人入伙“帮你学习”,其实就是一锅炖。

研发被缩减,是外包还是彻底并线?有圈内人说得直白,“未来沃尔沃中国引进吉利产品会变常态,瑞典的那套玩法反而在变小众”。这个趋势,有点像原来老玩家握着传家宝逞英雄——现在呢,被新晋老板摁头灌输:“快点学中国式内卷!”再不行直接换武器,用自家人的招数制胜。整个平台、三电、智舱、智驾,一溜烟地让沃尔沃中国对接吉利的体系,想走自主路线,越来越难。

不过你以为只有研发部门遭殃?采购部门一出手,才叫实在。说是采购,实际等于在中国本地化压缩冗余。国产协同,说白点儿,就是大家一起组团砍价比单打独斗效能高。不得不说,时代变了,单打独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采购体系都得抱团取暖,谁家能省下一毛钱,都活得滋润。

再来看看瑞典总部那出戏,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刚创下历史最好营收和利润不久,沃尔沃换帅的操作简直堪称剧情反转。你说,2024年销量和收入都双创新高,偏偏老炮儿哈坎·塞缪尔森被临时招回,年纪一大把了,这背后图啥?有人说是为新一轮改革铺路,也有人猜可能是吉利决心彻底主导战略。毕竟沃尔沃2024年创纪录的全球763,389辆新车销量,看着风光,但跟中国整体新能源汽车大潮相比,风头已被自家“盟友”吉利抢了不少。

说到沃尔沃中国的“存在感”,其实挺尴尬的。上半年交出来的数据:70298辆,看起来比不上2023年全年18万辆的巅峰,没雷没雨的一年缩水这么多。可你要说问题只是沃尔沃自身,显然太苛刻,这事儿豪华品牌都摊上难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不也是吃瓜群众,“销量断崖式下跌”都快成常规新闻了,开老板会除了降价没啥新花样。国内新势力的崛起直接把第二阵营的豪华车搞得节节败退。凯迪拉克五万台都成榜样,捷豹路虎直接掉到“快递员”水平。

吉利收权沃尔沃人事震荡,研发裁员,销量变数多-有驾

但为啥大家都“拉胯”?其实本质就是:豪华品牌的研发完全靠总部加持,一旦头部没动力,中国市场就跟着躺平。沃尔沃就是个典型。SPA2电动平台本来信心满满,砸钱砸到心疼,结果EX90、ES90成了库存大户,爽约的不是梦想,是现实。第二季度一口气做了114亿克朗的资产减值,一下子打回解放前。投入没产出,研发线裁员的理由还不够充分吗?

吉利收权沃尔沃人事震荡,研发裁员,销量变数多-有驾

吉利正式掌舵会怎么样?这个答案没人拍胸脯敢保证。唯一能当参照系的是吉利系自家另一块试验田——极星Polestar。极星在中国没卖出啥动静,吉利索性叫星纪魅族组了合资公司,销售体系也归本地磨。事实证明,光靠本土化也不香啊,极星销量没见飞起来。你说,换帅、换策略、换控股方,真的能抬高天花板?这锅似乎也不能全让原来的瑞典经理人背。

再问沃尔沃对吉利的意义到底落在哪?早些年被福特管辖的时候,沃尔沃日子过得紧巴巴,如同“寄人篱下”的绅士,拼才艺不顶用,还突出个格格不入。李书福收下来,有意识地放权,“你们北欧人自己玩,不掺和”,反倒滋生出火花四溅的创新力。别忘了,吉利靠着技术转让把CMA和SPA1这些极具竞争力的平台吞得干干净净,整家车企脱胎换骨都不夸张。沃尔沃“反哺”吉利的这几年,可以说是双赢局面。

但智能电动车浪潮已至,沃尔沃不再是技术的顶流,吉利这边已经开始输出反向支援。EX30、EM90、XC70这些爆款,吉利提供平台支持,沃尔沃全球创纪录业绩背地里全靠EX30的热卖劲头。尴尬的是,这热度也就一阵儿,EX30在欧洲市场今年跌得飞快。有关税影响,有产品自身毛病,欧洲用户一旦发现性价比不再独一无二,品牌光环撑不住了,买账的就少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吉利自己是不是也有点焦虑?别的不说,2025上半年出口销量下滑了8%,这让人琢磨,入股奔驰搞smart,转圈收购路特斯、宝腾,也算“撒网全球”,但哪些是真正能拉销量的助推器,又有多少是面子工程?在中国、欧洲支点扩展,吉利现在更希望沃尔沃变身为一个国际市场敲门砖,让自家产品搭着沃尔沃的班车上岸。但反过来说,如果沃尔沃没了主导权,变成吉利的“高级子品牌”,市场还能吃这一套吗?

吉利收权沃尔沃人事震荡,研发裁员,销量变数多-有驾

有意思的是,曾经吉利在国内混的滋润,靠沃尔沃给自家贴了不少金。时过境迁,如今智能电动技术已经卷成修罗场,自主品牌崛起,吉利该考虑怎么调整沃尔沃这个IP的玩法。掌管更多主动权当然好,推动沃尔沃加快电动化步伐也很必要,可风险也肉眼可见:消费者愿不愿意掏腰包买一个看起来像“国产自主豪华车”的沃尔沃?如果品牌失去独立性、北欧燥感消失,最后变成吉利的“贴牌厂”,可就玩砸了。

别一厢情愿以为“吉利管得了沃尔沃,沃尔沃就能重振江湖。”路好走的都是下坡路,品牌遗产也是会被挥霍殆尽的。长远看,还得守住沃尔沃那个“世界安全典范”“北欧豪华主理人”的内核,不然就成了全球化路上的又一个速朽样本。吉利要谨记:“借鸡生蛋”可以,但鸡都换了毛,蛋的口感那可真说不好。

咱说到底,这场豪门收权大戏,到底谁会笑到最后?是吉利打造中国版“全球车王”,还是沃尔沃一步步失去灵魂沦为另一个符号?所有这些答案,都还埋在未来的烟雾里。

吉利收权沃尔沃人事震荡,研发裁员,销量变数多-有驾

你觉得吉利全面掌控沃尔沃之后,会让这个品牌更具活力,还是逐渐变味儿?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咱一起做个灵魂拷问。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