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聊到中国房车这档子事儿,估计很多人头脑里的第一印象就是:高端、烧钱、玩儿得起的人很少,跟自己隔着一条护城河似的,是吧?可你别说,真要钻进去细品一盘,上汽大通还真给了不少人整明白了,原来这房车市场,远没咱们以为的那么简单。你瞅吧,这不2025成都车展还热乎着呢,大通房车家族直接上新三款,撑得现场那气场呼呼往外冒:新途远界生活家、探索家星际、2026款旅行家露营版,蹦蹦跶跶把什么旅居需求、出行边界、生活的美好愿景,唰唰全铺开了。一时间还真有点“开启人生新副本”的意思,搁在以往,这可是拍广告才敢这么梦幻。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东西新归新,想玩转全国,有啥难点呢?带着点好奇心,环球汽车的小哥哥(或者说,是业界的老炮吧),采访了上汽大通房车科技公司的大佬阎睿雄,硬核访谈,给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挖了点猛料。反正听起来,一句“市场前景广阔”可不光是空喊口号。
先甩个冷门数据吧——要不是新闻里明晃晃写着,谁能信哼一年中国卖出去的房车才两万来台?旅居车一万多,宿营车六七千。你就想想,这数据搁日本得乘个四五,欧洲美国直接按十几倍算,合着人家老外是真拿房车当个生活方式过。咱中国呢?好家伙——千人保有量那是妥妥地吊车尾,啥概念?有的时候,这房车在中国的“稀有动物”身份,比大熊猫都名副其实。
这会有人要问了,难不成就中国人不爱玩?其实,哪有那么简单。咱们生活压力大,早九晚五,买房养娃,谁有空一鼓作气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上汽大通阎总说得明明白白,打主力的还是老年逍遥队和各路中产,后面跟着点体制内有长假的老爷老师们。眼下倒是有热血青年——什么自媒体咖啡创业者冒头了,房车开着卖咖啡,拍视频,移动直播,生态也就慢慢活泛起来。毕竟,躺平虽爽,也得先搞钱。
再瞅气候那一茬,澳洲人欧洲人一年四季捯饬营地,咱中国呢?东南西北全是“冷热分明”,你要真想环游,冬天一冻哭夏天一烤熟,跑遍全国可不是嘴上说说。出行半径一限制,买房车这个决策就更得合计合计。用网络词儿来说,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真辣眼”。
当然,真要说最大的大山,财力那股压迫感,谁都明白。毕竟买台房车,感觉能跟买个小户型叫板上了。加上用车得配套营地,营地得有服务,再高端的配置要是遇上基础设施拉胯,也尴尬。阎睿雄是这么说的,房车厂商们都琢磨怎么搞技术升级,翻新车型,争取让“去营地化”成为可能。直白点,就是让房车用户少些被捆住手脚的无奈,多点自由洒脱的选择。
说到这儿,不得不承认,厂商们也会琢磨事。现在大通不再老老实实地拼产品参数,玩起了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什么旅行定制、生活场景个性化,一听就高大上。再加一枚“定制化”这块金字招牌,还外加全球销售网络,哪怕让人听了眼红,说不定真能带中国房车圈儿拉高一档次。
话又说回来,咱中国市场的“泛房车”其实形态变化超快。最早玩儿得转的那一拨主力军——三四十万的中端旅居型基本站住了嘎嘎稳,高端那边毕竟有点撑不起面,底下的入门款宿营车就跟焊了推进器似的往上窜。这一金字塔结构一成型,意思也就明摆着:老百姓喜欢门槛低、改装多、想走就走的那种随意劲儿。你说技术好服务妙,不如来个价格“下沉”,谁不知道群众的口味儿。房车如果真能像SUV甚至家轿那样接地气,怕是销量分分钟翻番。
可别小看这6-7000台宿营车增量,藏着巨大的消费信号。简单说,老百姓看着便宜,也摸摸钱包,觉得能撑得住,还能一家子拥抱露营“集体出逃”的小确幸,这本事可不是所有品牌都拿得出来的。厂商一见机遇,立马追着布局新模式。这届消费者也确实聪明,带着些“尝鲜”思维试水,打算从租起渐渐到买,慢慢养成新的生活方式,玩起来不比老外差。
回头看看日本欧洲美国的房车现状,都是起点高发展稳。人家基础设施、社会氛围、配套休假,那是一套一套的。中国这边,节假日还是“计划经济的遗风”残留,员工调休动动嘴皮子,真想有个什么说走就走的自由,还真得看天赋和单位脸色。再说,环境气候确实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像欧美那么柔和随意,那打卡热门地一到高峰,就是“人挤人,车碰车”的绝美体验。要不是房车本身还真能勉强熬过“水土不服”,有些人怕是饭都得自己带。
换个视角,上汽大通这类头部厂商,抢的还是“产品本土化+全球化”的两头红利。国产房车现在升级迭代快,智能化、网联化、能源管理,这些词儿在懂行人嘴里其实就是“谁能帮用户少折腾、谁就稳赢”。房车从前是满地图漫游、现在变成移动的第二个家,谁家做得好做得早,用户体验拉满,对上天时地利人和就能拿下阵地。说句实话,光拼露营地规划、生活服务、后市场,这些都慢慢成了兵家必争的资源和流量入口。
当然,要说市场大盘未来有多夸张?还真得打点保守。毕竟后劲能不能爆发,还得看政策和休假改革。阎总拿数据一对比就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日本四五倍,欧美十七八倍,甚至还有那种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二三十的,搁任何一个制造业,都够乐观了。可是,国内的挑战真是扑面而来,用户结构、气候、休假、基础配套,一关接一关,不是一朝一夕能翻篇的。
至于“出海”战略和全球化,别看听起来热闹,其实门槛也贼高。制造工艺、品牌信任度、售后体系,每样都是一道大坎。中国房车品牌真要刷脸海外市场,不能跟着内卷那一套,毕竟国际玩家等着看笑话呢。真正的“卷”还在后头,留给创牌、技术、服务、文化输出一整套大考题。
说到底,无论是新车型密集入市,还是厂商间的火拼,都绕不开用户真实的生活和钱包。理想化的房车出行,多少有点小资梦中情人的调调,置身现实,却常常被柴米油盐、天时地利,一遍遍打脸。可话又说回来,谁不希望有天真能带一家老小,说走就走,一路畅行无阻?毕竟人生苦短,有梦就先追着点,哪怕选一条暂时不那么宽阔的房车之路,慢点看风景,说不定能看见别人未曾瞧见的新世界。
说了这么一大通,摆在眼前的问题还是那个:当房车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身边,无论你是向往自由的小镇青年,还是忙里偷闲的银发尝鲜者,在这条充满未知和很多不确定性的道路上,大家选择继续观望,还是要试着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钥匙,可以开一辆房车,去未知的地方,会不会立马就上路了?你怎么看,中国房车市场的明天,到底有多少意想不到?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