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一台SUV,720度死亡翻滚:那个被甩飞的人,撕开

最近那个山西高速上,白色SUV在雨里当场表演一个空中飞人杂技的视频,属实是把人看麻了。

一个平平无奇的下雨天,一条普普通通的高速路,一辆看起来还挺敦实的家用车,突然之间就进入了异次元。先是左摇右摆,像是喝了二斤假酒,然后一个神龙摆尾亲吻中央护栏,再被一股神秘力量弹射到另一边,最后在空中完成了720度托马斯全旋。最炸裂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车里的一个人,像一颗被大力抽射的足球,嗖一下,就被从车里射了出去。

讲真,这个场面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重启,牛顿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这已经不是交通事故了,这是在拍科幻片,而且是那种导演嗑大了才能拍出来的片子。

很多人都在讨论,说这是“水滑效应”,听起来特别高大上,仿佛是什么物理学的终极奥义。其实说白了,就是车速太快,轮胎来不及把地上的水排开,于是你的车轮就变成了冲浪板,整辆车在水面上漂了起来。这个时候,你那几十万买来的,号称搭载了“ESP车身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ABS防抱死”等一系列英文字母的“智能安全系统”,会瞬间集体懵逼。

这些系统就像你公司里的中层领导,平时PPT做得飞起,汇报工作头头是道,可一旦真出了事儿,它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把锅甩给一线员工——也就是你这个司机。它们会疯狂闪灯,发出警报,仿佛在对你尖叫:“坏了菜了!老大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先闪了!”

而大部分司机,尤其是那些对自己驾驶技术有着迷之自信的司机,此刻的反应就是“我还能秀”。猛打方向盘,一脚刹车踩到底,试图用自己在驾校学到的、早已还给教练的技术来对抗物理学。结果就是,物理学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你那点三脚猫功夫,在它面前就是个笑话。你以为你在人车合一,其实车在和你进行“人机分离”。

最好笑的就是这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现在车企卖车,张口闭口就是“智能驾驶”、“主动安全”,把车吹得跟个陆地神仙一样,好像你坐进去,车就能自动带你飞升。消费者也吃这一套,觉得自己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钢铁侠的战衣。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标,特斯拉最值...诶,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这些品牌玄学,本质上都是在贩卖一种“我很安全”的

可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关键,不在于你那堆昂贵的雷达和算力,而在于一个随时可能从路边窜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车上那套比你人还聪明的系统,就得跟着你一起背锅。同理,决定你雨天行车安全上限的,也不是你车上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系统,而是你对油门和方向盘最原始的敬畏。

一场大雨,一台SUV,720度死亡翻滚:那个被甩飞的人,撕开-有驾

说到敬畏,就不得不提那个被甩出车外的乘客。大概率,没系安全带。

我作为一个常年在高速上跑的中年人,对后排不系安全带这件事,真的已经到了生理性厌恶的程度。每次我开车前提醒后排系上,总有人会说,“哎呀没事,市区里开不快”,或者“勒着不舒服”。我真的心态要爆了。他们根本不明白,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带子,在关键时刻,就是阳间和阴间的分割线。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逻辑。人们愿意花几千块钱给车贴个好膜,愿意花上万块改装音响,却不愿意花三秒钟,去扣上那个能救命的卡扣。他们相信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芯片和代码,却不相信这个经过了无数次碰撞测试、用最朴素的物理原理把你摁在座位上的“命运的缰绳”。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整件事看下来,你会发现它充满了荒诞感。车企们正在进行一场掀桌子式的竞争,今天的技术明天就过时,价格战打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地步。他们用尽一切手段告诉你,我的车很牛逼,很安全,买了我的车你就是人生赢家。可最后,在一场平平无奇的大雨里,所有的技术神话都被打回了原形。最好的主动安全,是你右脚的收敛;最强的被动安全,是你扣上安全带的那个“咔哒”声。

所以,交警最后给出的那些建议,“降速!降速!降速!”,“全员全程系安全带”,听起来像是老妈的唠叨,土得掉渣,但那才是唯一的真理。但能过,就是能过。

说白了,就是蠢,没别的!

最终你会发现,在绝对的物理法则面前,所有关于品牌的吹嘘、技术的包装,都显得无比可笑。车,终究只是一个铁皮盒子。你能否安全地从A点到B点,不取决于这个盒子有多智能,而取决于操作这个盒子的你,脑子有多清醒。

当然,清醒之外,你还需要一点运气。毕竟,有时候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谁也别吃了。开车上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赌局。你能做的,就是系好安全带,管住右脚,然后祈祷今天跟你同在一条路上的“演员们”,精神状态都还正常。就问你怕不怕?

一场大雨,一台SUV,720度死亡翻滚:那个被甩飞的人,撕开-有驾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