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往合资新能源车在市场上一直充当“陪跑”的角色,那今年七月的销量榜单,多少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错觉。丰田铂智3X、日产N7、别克GL8新能源齐齐上榜,数据漂亮得让人不得不怀疑,难道合资新能源真的要逆袭了?当然,兴奋归兴奋,过分乐观就未免天真,毕竟中国车企可不是吃素的。既然话题如此爆炸,不妨来拆解下,这波“逆袭”是真有实力,还是一阵风。
先聊头牌丰田铂智3X。6833辆的成绩——只论数字,看着确实有些新鲜。说起铂智3X的爆红,不得不承认“中国团队主导”这点换了新剧本。此前丰田的新能源车总有点“水土不服”,价高配置低,让中国车主只会摇头。这次价格直接杀进10.98-15.98万元区间,和本地头部车企直接PK;配置方面也不再摆高冷架子,什么126线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城区高速通吃的辅助驾驶,厚实地堆了起来,生怕被嫌弃。更妙的是14.6英寸的车机屏幕,直接把视觉舒适度拉满,一改日系车一贯的“内敛保守”。但别高兴太早,这些配置中国品牌早惯用,谁还没听过“性价比大杀器”?丰田今年能出奇,更多是品牌底子和诚意调整,算是明白了中国用户的胃口,靠着“新旧交融”,才混得风生水起。
第二区,当属东风日产N7。6455辆不算爆炸,但在中大型纯电轿车领域,已然成了“榜眼”。眼下轿车市场一片红海,N7靠什么卖得好?首先定价扎进11.99-14.99万,用优惠、补贴把性价比刷满。日产的“沙发座椅”荣光仍在,舒适配置一应俱全——加热、通风、按摩、冰箱一气呵成,甚至能做就地“摊大饼”。智能化上同样不落伍,Momenta辅助驾驶,高通8295P车机芯片,终于把体验拉回了2024年。问题是,中国品牌的同档轿车早已内卷到天花板,续航、充电速度、智舱体验都有独门杀手锏。N7现在能抓得住用户,除了补贴和品牌情怀,还得有点“先发优势”,真实力还需市场二次检验。
别克GL8新能源排在第三,6203辆的成绩直接跨过燃油老大哥,不得不承认这波“插混商务车”有点意思。GL8插混能跑1300公里,馈电油耗低至6.68L,甚至高配还有航空座椅和后排大屏,依然是企业用车自驾游的“标准答案”。但说到底,用户买GL8还是看空间和口碑,插混只是锦上添花,新能源加分但不是决定性。别克现在算是把原本优势直接嫁接到了新能源的新赛道,至于技术纯粹性,和国内头部自主品牌比还差点意思,但应付商务还是游刃有余。
往榜单深挖,10-20万区间被合资品牌盯住,前七款里合资车排得满满当当。过去合资新能源总是高举高打,如今终于拿出了“真诚”,和中国品牌平价掰腕子。配置、设计、智能体验不再端着架子,诸如Momenta智驾、高通8155/8295P芯片等主流中国方案,合资车也学会了“门儿清”。不过中国品牌已经练到“十八般武艺”,三电技术、智能座舱和供应链自有一精,降本增效无人能敌。合资品牌虽有新鲜感和忠实用户,但能否站稳脚跟,就看产品能不能持续出新。
榜单里第二梯队也很有看头。大众ID.3、smart精灵#1一类的个性化小众新车,销量虽不炸,却有固定粉丝。说明只要避开和中国品牌头部硬碰,走差异化路线,比如极致操控、独特设计,合资车还是能守住细分阵地。马自达EZ-6、宝马i3依靠品牌调性苟住一根稻草,但想出圈,还得拿出点绝活。
总的来说,这一波销量给了合资新能源一些底气,也让中国品牌警惕。合资车不再仅靠“牌子”,终于忙着卷价格、卷配置,也会本土化智驾和智能座舱。但别忘了,中国品牌才是这个赛道的“老玩家”,经历过几轮技术换代。更卷的价格、更高的智能化,每一步都在逼合资车进化。未来的较量,还要看谁能持续创新、谁能抓住年轻用户、谁的服务更到位。合资车的逆袭,眼下只是“预热”,中国车企的升级,才是一场长期拉锯。如果说市场有赢家,那一定是消费者,因为选择只会越来越多,车企谁都不敢懈怠。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