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的180亿川藏线换电局:从一季度4.2万跌至谷底到二季度7.2万反弹,蔚来三品牌齐发赌四季度盈利还剩90天
海拔4500米的理塘换电站,老张把ET9开进去,三分钟后满电出来。旁边充电桩那台Model X,车主蹲在车旁抽了三根烟,电量才到60%。这个场景,大概就是蔚来砸180亿在川藏线布局换电网络的底气来源。老张后排坐着的岳母,原本晕车到发誓再不碰电动车,现在每个周末催着要自驾。那套能预判路况调整悬架的底盘系统,让她坐两小时山路,比坐高铁还舒服。
一季度交付4.2万台的时候,圈里传言蔚来“撑不过年中”。我那会儿也犹豫,手里的股票要不要清仓。结果二季度数字出来,7.2万台,环比涨了七成。这个反转速度,连李斌自己内部开会都说“当时只有1%的人相信能做到”。
技术这东西,落不到用户手里,都是虚的。
做智驾测试的朋友老吴跟我讲,最近几个月蔚来车的夜间制动响应,比年初快了不少。具体数据他没细说,但从他那个“现在敢让老婆单独开夜路”的表态看,这进步应该不小。自研芯片这条路,烧钱是真烧,但省下来的成本,最后或许也是真省——据说单车能降一万块。
ET9这台车的定位,当初不少人看不懂。50万往上的价格,正面硬刚BBA那些老牌子,会不会太莽?但现在看来,李斌可能赌对了一件事:传统豪华品牌的用户,并不排斥尝试新东西。我认识个开了十年奥迪A8的老板,前阵子换了ET9,理由很直接——“同样花钱,为什么不试试更新的玩法?”据说这车首月销量,已经超过了同价位的宝马7系。
乐道这个品牌出来的时候,我其实挺意外。
蔚来主品牌还在爬坡,怎么又分出个子品牌?但L90这台SUV首月破万的交付量,多少解释了些战略逻辑。它能用蔚来的换电站,这等于把过去几年砸的钱,变成了现成的基础设施。我有个朋友家里两台车,蔚来ES6跑长途,乐道L90接娃买菜。他的原话是:“换电网络就在那儿,不用白不用。”
三排座椅联动放平能睡两米大床这个设计,倒是抓住了家庭用户的痛点。上个月自驾去青海湖,在服务区看见两台L90车主把后排放平,小孩在里面睡得正香。这种场景,大概是工程师在办公室想不出来的。
萤火虫这个小车品牌,我觉得是蔚来三个牌子里最“务实”的。
8万多的购车门槛,电池租用方案,这可能才是真正能卖给普通家庭的车。但安全标准没含糊,据说拿到了欧洲那边的五星认证。车身扭转刚度这些数据,我也不太懂,但从一个细节能看出点门道:小区里有个年轻妈妈,原本要买某合资小车,最后选了萤火虫,就是冲着“小车也能做到很安全”这句话去的。
毛利率这个东西,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二季度单车毛利率回到15%,这个数字背后,大概藏着不少成本控制的硬功夫。自研芯片降成本,高端车型ET9拉毛利率,家用车乐道走量,小车萤火虫占坑——这套组合拳,逻辑上倒是能说通。李斌说四季度毛利率能到20%,这个目标听着挺激进,但从产品布局看,似乎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关键还得看ET9和新ES8的交付能不能跟上。新ES8预售据说锁了不少订单,BaaS方案把起售价打到30万以下,这个定价,在当下市场里,算是找到了个微妙的平衡点。
纯电和增程的争论,这两年吵得挺凶。
李斌那个“2025年纯电体验收益超过补能损失”的判断,我觉得得分人。住别墅能装家充桩的,早就觉得纯电香了;住老小区只能靠公共桩的,恐怕还得再忍两年。但从数字上看,蔚来8月销量同比涨了五成多,这个增速,确实比不少混动品牌要猛。
市场这东西,有时候挺玄。去年谁能想到蔚来今年能反弹成这样?但话说回来,汽车行业从来不缺起势的品牌,缺的是持续输出的能力。蔚来现在三个品牌齐发,ET9打高端、乐道吃家用、萤火虫抢入门,看起来挺热闹,但能不能真正站稳,还得看产能、渠道、售后这些基本功。
15万台的年销目标,听着挺吓人。能不能实现,我也说不准。但至少从现在的势头看,这个目标似乎不是完全不着边际的空话。
前两天路过换电站,看见个小伙子刚换完电,拍视频发朋友圈:“三分钟满电,比你加油还快。”这种用户自己愿意传播的东西,或许比砸钱打广告管用。
距离四季度结束,还有90天。李斌那个“盈利目标”,到底是画饼还是真能兑现,不妨再等等看。反正这行业变化太快,谁也说不准明年又是什么局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