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小鹏增程杀入15万市场,G7、MONA对决零跑、比亚迪

小鹏要搞增程了,而且一出手就是杀向15万以下的“血海”市场——这事儿听着像不像科技圈的“叛逆者”突然抄了对手老家?**一个曾死磕纯电、坚持视觉智驾的“理想主义者”,如今要靠“加油发电”来冲量了?**更狠的是,不止高端G9、X9要增程,连还没上市的G7和最走量的MONA系列,全都要上增程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小鹏不再只盯着科技范儿的中产,而是要和零跑、比亚迪在县城街头掰手腕。我琢磨了一下,这不只是一次动力形式的切换,而是一场关于“生存”与“扩张”的战略总攻。

从“科技宅”到“性价比战神”:小鹏变了

曾几何时,小鹏是新势力里最像特斯拉的那个——纯电、高阶智驾、强调科技感。G9发布时,我试驾过,底盘扎实,语音交互领先,但价格一出来,市场直接“冷静”。月销几千台,远没达到预期。后来G6来了,对标Model Y,可即便产品力不弱,也始终没掀起太大水花。为什么?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更关心“能不能跑得远”“加油方不方便”“价格能不能再低点”。

转折点是去年8月的MONA M03。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买了,理由惊人一致:“12万出头,续航扎实,颜值还行,关键是——省心。”M03没有搞复杂的智驾噱头,而是把成本压到极致,用比亚迪式的“性价比逻辑”打赢了第一仗。今年上半年,M03卖了8万多台,占小鹏总销量四成以上。这说明什么?说明小鹏终于听懂了用户真正的需求。

但现在问题来了:纯电在15万以下市场,真的能通吃吗?充电桩覆盖、冬季续航衰减、补能时间……这些痛点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明显。所以,增程不是“退步”,而是“补位”。何小鹏说要“两条腿走路”,我理解得很直白:纯电打未来,增程抢当下。

G7和MONA的增程版:不是简单“加个油箱”

很多人以为,增程车就是“纯电车+发动机”,换个动力总成就完事了。错。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发动机“安静地发电,别出来抢戏”。小鹏给自家增程技术起了个霸气名字——“鲲鹏电动”。官方说目标是:发动机启动后,噪音只比电机高几分贝。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我试过理想L系列,那种“几乎听不到发动机介入”的静谧感,确实能让长途驾驶轻松不少。

如果G7和MONA也用这套系统,那它的竞争力就不是“能加油”这么简单了。想象一下:你在城市通勤用纯电,零油耗;跑长途时,发动机默默发电,车内依然安静如电动车。这对家庭用户、经常跑高速的司机来说,简直是“鱼和熊掌兼得”。

而且,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小鹏强调“更大的纯电续航”。这意味着它的增程车可能不像某些品牌那样“小电池+频繁启动”,而是用大电池延长纯电里程,减少发动机工作频率。这种“大电池增程”策略,成本更高,但体验更好。问题是,15万以内的车,能塞下大电池吗?这就要看小鹏的成本控制能力了。毕竟,比亚迪的DM-i已经把成本压到极致,零跑C11增程版也卖到了13万区间。小鹏想杀进去,必须在“体验”和“价格”之间找到精妙平衡。

独家丨小鹏增程杀入15万市场,G7、MONA对决零跑、比亚迪-有驾

MONA的增程野心:不止是M03的“油电混合版”

目前MONA只有M03一款纯电轿车,但据我了解,至少还有三款同系列新车在研发,大部分都会推出纯电+增程双版本。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小鹏要把MONA打造成一个覆盖轿车、SUV甚至MPV的“国民车”系列。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你去小鹏门店,销售可能会说:“这台车有纯电版,日常通勤省钱;也有增程版,跑长途不焦虑,价格只贵一万块,您选哪个?”这种“双动力并行”的策略,既保留了纯电的环保和低使用成本,又解决了里程焦虑,等于把选择权完全交给用户。

但挑战也显而易见。MONA定位性价比,成本敏感度极高。如果为了上增程而牺牲空间、配置或智能化,那反而会失去竞争力。所以,我猜测小鹏可能会在增程版上做“精准取舍”:比如保留核心智驾功能,但用更成熟的方案降本;电池容量不追求“超长”,但确保15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覆盖绝大多数城市通勤场景。

对手是谁?零跑、比亚迪,还有“自己”

说到对手,最直接的当然是零跑和比亚迪。零跑B系列、C系列,主打“高性价比+增程”,上半年卖了22.2万辆,增速惊人。比亚迪更不用说,DM-i技术已经深入人心,秦L、海豹06这些车型,本身就是M03的劲敌。现在小鹏要推增程版MONA,等于直接冲进这两家的“后院”。

但我觉得,小鹏最大的对手,其实是“自己”。过去的小鹏,品牌形象偏“科技”“高端”,现在要下沉到15万市场,如何让用户接受“小鹏也卖便宜车”?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产品力的持续输出。

再看G7。这款车还没上市,但已经规划增程版,说明小鹏想用它接替P7i的市场位置。P7i曾经是小鹏的销量支柱之一,但随着产品老化,销量下滑。G7如果能用增程+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的组合拳打出差异化,或许能重新激活中端市场。但别忘了,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蔚来ET5T、甚至比亚迪汉,都是它的潜在对手。G7能不能打,关键看定价和交付节奏。

增程是“过渡”还是“长期主义”?

独家丨小鹏增程杀入15万市场,G7、MONA对决零跑、比亚迪-有驾

有人会说,增程是“落后技术”,电动车才是未来。这话没错,但现实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时间,用户的需求是多元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混动(包括增程)仍将是重要的过渡方案。

小鹏选择现在切入,时机其实不错。一方面,纯电市场增速放缓,竞争白热化;另一方面,增程在中低端市场仍有红利。零跑、深蓝、哪吒都在发力,说明这条路能走通。

但长远看,小鹏不可能只靠增程。“纯电+超电”双线并行,才是它的真正战略。纯电车型继续冲击高端,做品牌和技术标杆;增程车型走量,拉高规模,摊薄成本,为盈利打基础。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

我一直在想:如果你现在要买一台15万左右的车,你会选纯电,还是增程?你会因为“能加油”而多花一两万买增程版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我也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小鹏的“鲲鹏电动”技术,真能做到“超静音”吗?它能在比亚迪DM-i和零跑增程的夹击下杀出一条血路吗?或者,你觉得小鹏应该坚持纯电,不该“妥协”?

作为一个关注汽车行业的老司机,我认为小鹏这一步棋,风险不小,但值得一试。它不再只是“科技公司的汽车梦”,而是真正开始思考“如何造老百姓买得起、用得爽的车”。这种转变,或许比任何技术突破都更重要。

最后,小鹏的增程车何时能上市?G7和MONA增程版的具体参数如何? 暂无相关数据,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15万级SUV和轿车市场,又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独家丨小鹏增程杀入15万市场,G7、MONA对决零跑、比亚迪-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