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公开征求《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意见”,并且将已经初步拟好的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工信部还正对现在的三项国家标准进行修改。
这次新标准的拟定以及原有标准的修改,是针对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发展中暴露的新安全痛点,对现有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升级。
虽然在网络上,新规定被普遍解读为“国家对隐藏式门把手宣战”、“国家要禁止隐藏式门把手的使用”,但当我认真查看相关规定之后,我认为新标准真不是简单的禁止隐藏式门把手,而是禁止一切不合理的开门方式!
就比如小米SU7上的半隐藏式门把手,虽然有凹槽,也做出了门把手的形状,看似不是传统意义的隐藏式门把手,但在新规之下,依旧不符合规定。要是不改进的话,可能在新标准实施之后面临无法上市销售的局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析新标准,一起看看各个部分都会影响什么设计,各个车企又会有什么改进的办法。
首先,新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意味着车企必须遵守、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不然所生产的车辆就是“不合规产品”,无法正常上市销售。所以这里面不存在任何“灰色的”“可操作空间”,不满足就是不满足,没有商量余地。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新标准的技术要求,简单来说就是:
1,必须具备机械释放功能
2,发生碰撞后必须具备自动解锁功能(是解锁不是自动开门)
3,非碰撞侧车门通过外门把手,不借助工具就能打开车门
4,外门把手必须处于规定范围之内
5,不管在什么状态下(弹出、未弹出、半弹出),外门把手都要保持≥60mm×20mm×25mm 的手部空间(差不多标准身材成年人四指发力的空间)
第一点要求就将市面上所有纯电控门把手打入冷宫比如小米SU7,它门把手并没有任何机械结构,而是通过一个微动开关来触发开门信号,从而打开锁扣。除了小米SU7外 ,所有采用纯电控方式开门的车型都会受到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问界M8、福特电马等车型。而新规要求所有门把手都具备机械结构,很显然这些车型并不符合相关规定。
当然,这一点解决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将门把手做成大众ID.4那种两段式的形式。第一段采用电控方式开门,但再继续增加手部力度的话,将会触发第二段机械结构,这时候就和普通门把手一样。
然后是第二点,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车型都具备碰撞后自动解锁功能,这一点并不难解决。第三点,则是着重要求了门把手的可靠性和鲁棒性,要求外门把手本身必须牢固可靠,一定程度上也能看作是第一点的补充。
第四点则是对门把手的位置进行了规定(如上图阴影部分),规避了所有“不是门把手的门把手”,避免车企因为追求“科技感”反而削弱了门把手的功能性。
比如极越、极氪、福特的部分车型采用按钮式开门方式,将开门按钮放置在B柱饰板上,并且按钮下方增加一个小拉手来让消费开门。这类方式在新规之下也不被允许。
至于第五点,才是网络上宣传的“对隐藏式门把手动刀”的来源。原文中的任意状态指的是门把手弹出、未弹出、半弹出状态,在弹出状态下,大部分隐藏式门把手都有所要求的操作空间,这点毋庸置疑。
但问题就出在未弹出时,隐藏式门把手相对于车身只有一条小缝,这点空间别说用手操作,手指甲也很难抠得进去。所以大概率新规实施前后,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市面上大多数车企的车型都得进行重新设计。
国家此前对于门把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而是可以看作“放养”状态,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推动创新,让车企有更多的主动性。但可惜的是,现在不少车企为了所谓的科技感,将门把手变成了“艺术”,仅仅保留最基础的功能性,将安全性抛之脑后。
这次“一刀切”的做法,本质上是国家对于这种风气的遏制,逼迫车企重新思考车辆的本质。那么,各位支不支持国家的做法呢?又有什么建议呢?欢迎大家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