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速要涨价了,消息一出,炸得车主们原地跳脚。交通厅官方公示,9座及以下客车高速费,每公里价格从0.36元提升到0.49元,整整涨了36.11%。23年来首次动刀,不光是山西的高速,一下子连带着车主的钱包开始瑟瑟发抖。眼看油价还在犹豫要不要再涨,这高速费倒是干脆利落、先一步杀出重围,养车的“痛点”硬生生又加了一个。
按道理说,这23年物价变化,能把小康之家磨成“小硬之家”。钢铁、煤炭一路下滑,建材成本蹦得欢快不说,连工人工资水涨船高。原本高速公路是赚钱的买卖,现在倒像是“公益事业”。高铁、动车、飞机虎视眈眈地分走公路客流,偏偏高速的投资贷一分不少地要还。数据算下来,山西高速单公里运营成本已到0.52元,比全国均值还高出几分钱。而九座车收费却近半只收0.36元,说白了:收费标准像是在给大家发红包,运营方自己快成“高负债青年”了。不是不想便宜点,只是继续这样下去,山西高速迟早“难以为继”。
但涨幅摆在台面上,36.11%,实在够刚。常年高速路上的李师傅算了笔账,月跑上千公里,原本一趟下来高速费还算能接受,这一涨价,每月起码多掏好几百块,一年一万都拦不住。可惜钱包瘪了,生活还得继续。对长途客运的司机更是双重打击,利润空间压缩,票价敢涨怕乘客跑,票价不涨又感觉在帮乘客“白打工”。这种两难,就像公路上的枢纽匝道,怎么换道都不顺畅。
不少车主也开始研究“降本增效”大法,有人说,其实货车才是高速费的大户,往年四处绕行,就是嫌高速太贵。能不能降低货车费率,给运输行业点生路?让货车多上高速,通行费总量拉高,轮到小客车就不需大幅涨价。但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货车损耗路面本就高,养护更费钱,万一折腾下来,高速公路怕是要变成“千疮百孔大医院”。一边哄着货车“回家”,一边又要筹钱修补创伤,治标不治本。
还有一层不得不说的话:山西的高速费一直比相邻省份低。别看大家嘴上喊贵,真要换省跑,比价后会发现山西的“亲民价”确实能拉得出手。只不过,山西多山,修高速得劈山架桥,上调费率也能理解。但多数人关心的不是理解,而是钱包能否扛住。毕竟现在经济压力大,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高速费动一动,企业运营成 本跟着变动,小微企业主没得选,直接上演“高速费传导链”。
高速费的涨价事关民生,也连着经济。大家心里都明白,山西高速公路不是要发国难财,而是头顶贷款压力、脚踩成本逐年攀升,掏钱是为生存。但到底要涨多少,怎么涨得让人服气,真的值得再多掂量掂量。一口气提36%,胜似“抢跑”,后续还得看效果,如果车流量下降、运输转向别家,最后受伤的还是山西自身。
倘若只考虑高速公司的账本,涨价确实合理。可要算经济大盘、社会效益,涨多少才不掉脑袋?或许更合理的方法,在于多方听意见,让这张“通行费新表”别只对着运营方和贷方的需求,真正平衡一下使用者、企业、道路维护的利益。毕竟高速公路是基础建设,不是谁家的“摇钱树”,全体车主的吐槽与建议,才是调价过程里最该被听见的那一部分。
最后说一句肉疼但还得记住的话:高速公路虽不是慈善,但路是大家的,调价的意义不是让一部分人掉队,而是让所有人都能继续通行。如果只想着让账本合格,却没考虑到钱包的承受力,这条高速迟早会变成“空荡荡高速”。涨价,确实是大势所趋,可是怎么涨、涨到什么程度,才是破局关键。
如此看来,山西高速费调整更像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缩影:账本和钱包之间的博弈,谁也不会简单获胜。物价涨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变了,不同的利益主体拉扯着价格的浮标。而对于车主来说,涨费是现实,但让高速公路不再成为“负担速度”,才是大众真正关心的题目。就让这次涨价成为一面镜子,观察我们的交通、产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吧。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