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排挖掘机在上海金山的土地上启动,轰鸣声不仅宣告着一座现代化工厂的奠基,更象征着跨国车企与中国市场的一场深度“双向奔赴”。这就是2025年6月27日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开工现场的情景。这座总投资超千亿日元、占地113万平方米的工厂,不仅是丰田电动化战略的关键布局,也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的鲜活例证。它承载的不仅是一年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目标,更是一个国际高端品牌融入中国产业链、拥抱智能化未来的决心。
一、深耕本土:雷克萨斯的“中国方案”提速落地
雷克萨斯上海工厂的诞生,打破了外资车企在华生产的传统路径。这是日本汽车品牌首次以全资形式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跳过了常见的“合资”框架,彰显了对中国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充分信任。工厂选址上海金山绝非偶然——这里坐拥长三角成熟的供应链网络,电池、芯片、智能驾驶等关键环节的配套企业密集分布,物流体系高效通达,人才储备丰富多元。这种区位优势为丰田实现其“精益生产理念”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规划,工厂将于2026年8月竣工,2027年正式投产,初期年产能锁定10万辆。尤为关键的是,丰田计划在此实现95%以上的本土零部件采购率,并引入革新性生产技术,确保产品既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又具备全球竞争力。
二、“雷克萨斯速率”:上海服务的温度与精度
从签约到开工仅耗时2个多月,这一速度被业界称为“雷克萨斯速率”。其背后是上海金山区政府以“专班式服务”“链式保障”打造的营商环境标杆:
- 三级专班联动攻坚:组建市级统筹协调、区级全程跟进、专员贴身保障的服务体系,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确保每个环节精准对接。
- 跨国协作零时差:创新“双线协同”机制,线下设联合办公点,线上建24小时平台,无缝衔接国外项目团队。
- 土地整合创纪录:面对20余个零散地块(最小仅30亩)和复杂的农林、工业用地性质,规划部门定制化调整方案,并联推进审批流程,仅用49天完成近1700亩土地整合。
- 生活配套前置布局:人才公寓、日式餐饮、双语学校、就医绿色通道等配套同步落地。例如项目一公里内的烘焙鲜市推出三语菜单,精准服务外籍员工;9月将开通“萌芽专车”保障员工子女安全通学。
三、产业升级: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繁荣”
该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已超越单一工厂范畴,正催化金山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质变:
- 强链补链效应凸显:金山现有159家汽车产业链企业,覆盖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领域。雷克萨斯的入驻加速了本土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并通过产业联盟促进技术协作。
- 人才培育新模式:区内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与丰田共建技能培训中心;同步建立智库吸引高端人才,预计2026年核心团队将达800人。
- 技术外溢前景广阔:工厂定位为丰田“环保全产业链”试验场,除整车制造外,还将布局固态电池研发、氢能应用及电池回收技术,推动长三角新能源技术迭代。
四、全球视野:中国智造的反向输出
雷克萨斯金山工厂的战略意义更在于其全球枢纽定位。它不仅是丰田在华首座独资电动车基地,也是其最新技术在日本以外地区的首次落地。未来这里生产的车型将同时供应中国市场、返销日本并出口全球,标志着中国供应链与智造能力已成为跨国车企全球化布局的核心支点。这种“在中国、为世界”的模式,印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磁极”,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分工。
---
雷克萨斯项目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层层扩散——它既是跨国车企深度本土化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生态成熟的见证。当2027年第一台“金山智造”的雷克萨斯电动车驶向全球市场,这段关于开放、创新与共赢的故事,才刚刚翻开序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