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

保时捷最近在美国摊上事了,不装了,摊牌了,被一群买了它家电动爹Taycan的车主们按在地上集体诉讼。这事儿的导火索特别魔幻,不是什么发动机异响,不是什么变速箱顿挫,而是充电器。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你回家插上就该睡觉的充电器,一个理应最没有技术含量、最不该出问题的玩意儿。

车主们发现,保时捷那个号称高大上的原厂“回血包”,充电跟老太太绣花一样慢,宣传里说一宿就好,结果一宿过去,电量条跟睡着了一样,动都不带动一下的。这感觉就像你买了个号令天下的修仙秘籍,结果翻开一看是《颈椎病康复指南》,你说气不气?更要命的是,这玩意儿还发烧,是真的物理发烧,能把插座烧糊那种,分分钟给你来个火属性魔法,堪称雷电法王杨永信看了都得递根烟,问一句“小老弟,你这电疗是不是有点超纲了?”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讲真,这已经不是保时捷第一次在充电器上整活了。之前就因为这破事儿被搞过一次,当时保时捷的处理方式堪称典中典,就是给你的充电器加个温度传感器,意思是我治不了发烧,但我能告诉你它烧到多少度了,你自己看着办。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你这是解决问题吗?你这是在问题旁边装了个摄像头啊。结果就是,问题根本没解决,该慢还是慢,该烧还是烧,属于是换了个姿势继续摆烂。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这暴露了什么?暴露了这些传统豪华品牌,骨子里对电动车这玩意儿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把诺基亚换个彩壳的阶段。他们觉得,我保时捷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盾牌标,是那个血统,是那种玄学。至于充电快不快,电池稳不稳,那是工程师的事,不影响我卖品牌。会买保时捷的人,就是喜欢保时捷本身,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社交图腾,一种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现在的问题是,信徒们发现,这个神像好像漏电。

如果说充电器的问题只是让这场大型表演艺术穿了帮,那电池的问题,就是直接把舞台给点了。Taycan因为高压电池可能短路起火,又双叒叕召回了。而且这事儿不是今天才发现,是几年前就有苗头,但保时捷愣是拖到了现在才大规模处理。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保时捷的风险评估里,用户的车库可能比不上它的股价重要。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你看,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一边是充电器“慢充虚标”,让你在家充不满;一边是电池“热失控”,让你在外面不敢充;再配上一个高达90万起的售价。就问你怕不怕?我作为一个曾经也短暂拥有过豪华品牌电动爹的中年人,我能深刻理解那种感觉。你花了百万巨资,买回来的不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是一个随时可能自爆的祖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缺陷了,这是对用户信仰的终极背刺。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保时捷比作修仙还是太抬举它了,它这顶多算是在新手村门口练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内力走岔了路,把自己练成了个定时炸弹。

更有意思的是,不光是保时捷在整活,大洋彼岸的另一个玄学品牌,特斯拉,也在被集体诉讼。车主们告它什么呢?说它的里程表是“快乐表”,算法瞎标,保修期内让你跑得飞快,一出保修就让你自费修车。这操作骚不骚?这简直是商业模式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当这些曾经被捧上神坛的“洋品牌”们,开始在最基础的安全和诚信问题上反复横跳的时候,你就知道,时代真的变了。以前的市场是大家排排坐,吃果果,德系卖豪华,日系卖耐用,美系卖肌肉,大家都有得赚。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汽车市场就是一场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淘汰赛,不存在什么体面。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中国车企,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当我们在讨论冰箱彩电大沙发,讨论城市NOA能不能躲开外卖小哥的时候,保时捷还在为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而发愁。这是一种降维打击。我不管你品牌多牛逼,历史多悠久,你连最基本的电都充不明白,那你还玩个锤子?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产品做得比你好一点,而是直接把你的餐厅爆了,让大家都没得吃,只能来我这儿吃压缩饼干。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我们还在聊冰箱彩电,保时捷却在担心充电器会不会把房子点了-有驾

所以,这对中国车企是机会吗?是,但又不是。这让我想起我当年买的第一个MP3,号称能放300首歌,结果放了30首就没电了,感觉历史就是一个圈。机会在于,当神话开始破灭,消费者会回归理性,回归到对产品本身最朴素的要求:安全、可靠、好用。谁能满足这一点,谁就能赢得用户。但挑战在于,当所有人都开始掀桌子,市场会进入一个极度混乱的“发疯”阶段。价格战打到最后,就是大家都不赚钱,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最终,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可能不是什么800V高压平台,也不是什么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横店门口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在绝对的混乱和不讲理的现实场景面前,所有实验室里的参数,都显得无比苍白。

所以最后的赢家会是谁?也许不是某个具体的品牌。而是在这场混战中,那个最先“悟了”的,那个明白过来造车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解决最基本出行问题的企业。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但更大的可能是,大家一起发疯,最后发现真正牛逼的,是旁边那个卖两轮电动车的。毕竟,堵车的时候,四个轮子的都得管两个轮子的叫爹。这就是现实,它不讲道理,但它就是能过。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