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选车变了,增程车降温,插混纯电销量上涨

都说成都人会生活,晓得享受,对消费新花样的嗅觉比熊猫鼻子还灵。而就在这座以火锅和八卦著称的城市,增程车——从前的香饽饽——如今竟然开始变“剩菜”,搞得像被喊价到凌晨的二手房,眼看着从网红到过气,销量“闪崩”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天府广场又掉了个地洞,把用户都吸走了。

成都人选车变了,增程车降温,插混纯电销量上涨-有驾

成都人聪明,论花钱,绝不多花一分冤枉钱。曾经嘛,人人都说增程像猪肉,亲民又给力,既吃得起电的清新,又能烧点油活命,比带发动机的绿豆冰粉还保险。但是风向这玩意儿,说变就变,翻脸比蓝天还快。前两年增程车正当红,大家抢着上车,车展现场比火锅店排队还热闹。如今倒好,销量下滑,消费者口味比日抛女友还善变,今天还喊真香,明天就成鸡肋。成都人用脚投票,告诉全中国的车企一件事:你以为的香,可能只是你自嗨。

数据最不会说谎,好像藏宝图一样,画哪儿塌哪儿。7月数据显示,纯电动销量一年内飙升44.8%,插混也小涨,涨得像被二姨妈投喂的体重秤。再看咱那昔日新宠——增程车,连跳就跌,月环比、年同比双下滑,猛得像股市割韭菜。你以为自己买了只金蛋鹅,结果养了两天,连窝草都薅没影了。

成都人选车变了,增程车降温,插混纯电销量上涨-有驾

这届成都车展,插混车型一个个像开挂,技术和宣传花样把增程花架子打得七零八落。沃尔沃XC70直接炫技,三电机外挂,一黑到底,1200公里续航,馈电油耗还不到6.6个。比亚迪也不示弱,巨无霸插混,扔出两小时一万两千台的战绩,活像给自己造了个核动力金算盘。现场气氛比隔壁小吃摊还火热,增程展台的销售员都快把宣传册卷成麻花了,也没人过来撸串。

为啥增程不香?长话短说,油耗坑你没商量。理论上说,增程只要不亏电,就能带你装逼带你飞。实际上,电池亏了,发动机顶上,喝油嗓子无限,8个油喝下来,50多块钱飞了,比嚼口香糖还容易。一辆车没了电,油耗立马直冲理想之上的理想。成都人就算平时水多点、油辣点,也经不起这么灌油。

车主当然不爽。他们本来想着,亏电开增程,好歹比纯油便宜——结果现实啪啪打脸。买车时打着算盘,每公里几毛,听着像捡便宜;亏电跑起来,又像买理财踩进了P2P骗局:嘴里说着不心疼,钱包却默默流泪。网络上车主自嘲,增程的省油是看得见、摸不着,和“减肥药”一个套路。成都人民善于火锅评比,对糊弄人的套路一向零容忍。

有些人说,技术在进步,别着急唱衰。说得好听,新一代增程技术上线,各大厂牌轮番登场。广汽“星源”,上汽“恒星”,名字听着都要冲出银河,技术参数动不动就把纯电续航干到450公里。厂家宣传稿,堆出来的未来总是那么美好:不论房前屋后,还是川藏高原,不花钱也能开到珠峰脚下。讲得全国车主差点以为自己不是买车,是在组团攀登珠穆朗玛。

成都人选车变了,增程车降温,插混纯电销量上涨-有驾

可惜理想很饱满,现实还得靠肚子养。增程的老毛病说改就改?恐怕路还长着呢。纯电充电站现在都快成报亭了,川藏线、珠峰脚下、电动车都能躺着充电,充电一次只要几分钟,快得像小龙坎下单上菜。过去堵城堵电,纯电车主提心吊胆,现在充电速度飞起,原地起飞,油车车主都快自闭。基础设施一大步,增程就尴尬了半步。

回头倒腾倒腾,增程技术红火的时候,像极了某宝新品促销,大家一涌而上,结果被市场拿锤子砸了一下,脑袋嗡嗡直响。成都人终于从玄学消费回归理性,谁还当接盘侠?先是纯电片区轮流供电、心理焦虑拉满,大家一窝蜂冲向增程。后来看明白了,油耗和充值一样,坑你没个商量,立刻掉头,加入插混拥趸大军。这才叫时代的洪流,赶不上的人,随时被拍回沙滩上。

别看新能源各种技术听着复杂,其实不过换汤不换药。车企吹得天花乱坠,教你如何选择,不过就是变着法让你花钱。啥叫“理性”?成都人不按套路出牌,继续画新风向。2025年车展说得明明白白,插混王者归来,增程从沙发主位变板凳边角。你这增程啊,救命法宝做了两年,败得像感冒灵过期,被插混薅得连剩饭都只有几粒。

市场的归宿其实早就注定。增程这两年高光如抖音热搜,蹦跶完还得灰头土脸地退下来。插混技术狂飙进步,纯电充电桩满大街,唯一没进步的大概就是我家租金。有人说市场是“技术为王”,可消费者只是没被割得太狠,还留着点理智,终于肯静下心看清楚哪种才是真省心。

增程的“独特优势”呀,被插混和纯电领教了几句“三句话不离本行”,那优势它就真的只剩独特,连普及都难谈。理性消费,线性增长,神话泡沫破灭。成都人的选择也预示:谁还信你那点营销话术,真把用户当傻子?真香的“真”,已经变成了刮彩票后的“再来一张”。

当然,车企也不是吃素的。科技树砸钱升级,宣传稿写得比科幻小说还卷。下一个创新说不定就是遨游火星,载客飞行。你尽可以吹,反正买单的还是那帮成都小年轻,为了再便宜一块钱,宁愿骑共享单车绕三环。等科技造福到脚趾头,才懒得看谁家发动机多几个齿轮,能不能进藏。毕竟成都人最会享受,是不是香,吃一口就知道。

说到底,车圈永远没有什么救世主。增程、插混、纯电,都是韭菜田里的不同品种。今天你嫌亏电油耗高,明天新能源又来宣传黑科技;你追我赶,技术卷得头皮发麻,但最终决定销量的,不是你车企PPT讲得多热血,而是消费者的鼻子有多灵、钱包有多紧。成都人用几杯盖碗茶的功夫,把增程从神坛请下,挪到快餐档口,只剩两个标签:过气、煮熟。

回头看看,这局面多荒诞。昨天一众自媒体还在荐你买增程,像变魔术一样,油箱消失、电池突变,吹得飞天入地。转眼今天销量下跌,车主自嘲没买车,是在体验金融产品的风险教育。大众脸皮比KTV领舞还能扛,反正谁也不记得去年自己说了啥。新能源的风口轮着来,一页页刷新,希望永远是路边摊上的菜,便宜,不一定好吃,香气甚至是体味。

总之,成都这水,泡火锅可以,泡营销就腻歪了。科技再先进,也难挡人情世故。等下个风口再起,也许是氢能源、气水混动、无人驾驶泡茶,但无论技术怎么吹,只要成都人不买账,再香也迟早变蒜苗。至于我自己——还在骑我的27块钱共享单车,看你们争技术路线争头破血流,偶尔羡慕一下特斯拉的门把手,心想这世界最大的永动机,大概是人类的欲望。

香也罢,不香也罢,一阵风吹过,全靠销量说话。买车这事儿,终究是成都人说了算。剩下的,你们车企再吹,也不过是麻辣烫里的配菜,拌拌就行,不要当主角。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