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度冬测”翻车?车评人发文质疑,雷军回应后,网友不买账!

“10度冬测”翻车?车评人发文质疑,雷军回应后,网友不买账!-有驾

今年10月底,汽车之家搞了场新能源SUV“准冬测”,选了小米YU7、理想i6和特斯拉Model Y三款车,测试环境是北京3-13℃的“深秋温度”。

结果小米YU7以687公里续航、83.6%达成率拿下双第一,雷军火速转发微博庆功,配文“北京10度温度下,续航干到了687公里”。

可网友一眼看穿猫腻!

车评人陈震直接开怼:“10℃算哪门子冬测?磷酸铁锂电池在0℃以上根本不会明显衰减,这测试纯粹误导消费者!”

更绝的是,当网友在评论区灵魂拷问“雷总,成绩下面有没有小字啊?”时,雷军只回了8个狗头表情包。

好家伙,这波“摆烂式回应”瞬间点燃全网玩梗热情:“今天北京还没供暖,‘冬测’比暖气来得都早!”

“下次-10℃测试是不是该叫北极极限挑战?”

细扒测试背景更让人无语:所谓“冬测”实为模拟五环路通勤,平均车速46.5km/h,空调23℃全程开启,这条件简直比周末郊游还舒适。

对比行业真正的高寒测试,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15℃至-25℃的黑龙江实测,新能源车续航达成率均值仅45.2%。

小米这波“10℃冬测冠军”,堪比夏天穿棉袄自称抗寒能力满分,纯属把消费者忽悠!

“10度冬测”翻车?车评人发文质疑,雷军回应后,网友不买账!-有驾

有网友认为大家真以为车评人是公正的?

别天真了!

这行早成了金钱游戏,头部车评人接一条商务单报价几十万,一年广告费轻松破千万,所谓“客观评测”不过是念通稿的表演。

就拿这次小米冬测争议来说,汽车之家作为平台方拼命强调“测试专业客观”,但对“10℃算冬天”的核心质疑避而不谈。

为啥?

因为车企是金主!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车评人甚至按充值金额分配好评时长,10万块夸1分钟,50万包揽全程彩虹屁。

网友早就看透这套把戏:“当年罗永浩骂王自如‘被包养就别谈独立人格,现在车评圈全是被包’的!”

更讽刺的是,车企法务部已成评测“质检员”,只要车评人敢说缺点,动辄收到500万天价索赔函。结果就是大V集体噤声,吹特斯拉时绝口不提单踏板隐患,夸理想时刻意回避油耗造假黑历史。

消费者成了最大冤种,看评测像开盲盒,买回家才发现续航打五折、车机死机频发。

有车主吐槽:“信了车评人推荐,结果冬天开车不敢开空调,怕回不了家!这哪是买车?是请了个电动祖宗!” 当信任被明码标价,车评圈只剩一句话:“谁给钱谁就是老板,观众算个啥!”

“10度冬测”翻车?车评人发文质疑,雷军回应后,网友不买账!-有驾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全球第一,但质量恐怕是“倒数第一”!

2025年前5个月,新能源车投诉量暴增237%,电池故障、续航虚标、自燃起火成重灾区。一边是雷军们高调宣传“续航1000公里”“加速2秒破百”,另一边是车主哭诉“官方标600公里,实际跑300公里就要找充电桩!”

过度营销已成行业标配了。

小米把“2200MPa超强钢”吹成安全标杆,小字却注明“指材质项目名称”;理想号称“500万内最好家用车”,结果碰撞测试A柱弯折。更魔幻的是,车企CEO全员网红化,雷军微博带货,李想评论区怼人,余承高喊“遥遥领先”……发布会开成演唱会,质量问题却甩锅用户“不会开车”

消费者彻底觉醒“我们不反对创新,但拒绝把实验室数据当卖点!”

2025年工信部重拳整治虚假宣传,严打“续航虚标”“夸大智能驾驶”,可车企依旧我行我素。

难怪网友嘲讽:“新能源车最大发明不是电池,是营销话术,冬天续航打五折叫‘动态能耗优化’,电池衰减叫‘容量柔性校准’!”

当冬测用10℃凑数、车评人变成销售员、车企把用户当韭菜,新能源行业还剩多少真诚?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今天忽悠消费者,明天市场就教你做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