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

“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

跑了整整十次跨省长途。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我才真正理解了电动车与燃油车之间的本质差异。那些网络上吵翻天的争议。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其实很多都站不住脚。今天说的。全是亲身经历。没有半句虚言。

“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有驾

这两年电动车销量真的涨得太快了。几乎每个家庭选车时都会纠结:要不要上电动?有人说电动是趋势。安静、省钱、智能;也有人坚决反对。说上高速就是灾难。充电等到绝望。该听谁的?我决定自己试。买了一台主流价位纯电。续航标称620公里。实际能跑500左右。又开上家里那台燃油SUV。开始了对比测试。

十趟跑下来。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对电车的想象仍停留在五年前。什么续航必须打六折。堵车肯定趴窝。服务区永远排不到桩……听起来吓人。其实早已不是那样。至少不全是。尤其是500公里以内的中途出行。电车体验甚至比油车好得多。

为什么?很简单。现在主流电车实际续航普遍突破500公里。你清早满电出发。到目的地电还没用完。根本不需要中途补电。哪怕真不够。现在很多新款是800V高压平台。比如小鹏G6、蔚来新ES6、极氪007之类。充电十分钟能跑两三百公里。你进服务区上个厕所。买杯咖啡。电已经差不多了。

“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有驾

有人说“我开油车一口气八百公里不加油”。是。你很强。但你不是大多数人。正常人连续驾驶三四小时必须休息。这是安全驾驶的常识。而休息的二十分钟。正好让电车补能。油车休息只是休息。电车休息却在回血。节奏其实更合理。

更别说驾驶体验的根本差异。我开那台电车有L2+辅助驾驶。高速基本自动跟车、自动超车、自动车道保持。我只需手扶方向盘。省心省力。而油车呢?得全程自己踩油门、自己刹车、自己变道。三百公里下来。身心疲惫程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五一那次我开电车跑了趟小长途。三天总里程一千二。沿途还停下来拍照、飞无人机、吃农家菜。换油车我绝对没这个心情——光开车就已累得不想动。电车让我觉得。开车不只是通勤。还可以是体验。

“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有驾

当然电车跑长途有它的软肋。比如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排队是真实存在的。我也遇到过。但解决方法有很多。比如稍微开下高速。去城区或小镇充。往往更快、更便宜。甚至还能顺便吃个当地小吃。这种“绕一下”的思维。很多人还没有。

再说堵车。这反而是电车的优势场景。电车空调靠电。不烧油。不怕怠速。我曾被堵在高速上三个小时。电量只掉了8%。而旁边的油车车主一直不敢开空调。因为怕烧油。你说谁更焦虑?

“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有驾

不过有一点必须坦白。如果你在北方严寒环境。或者经常零下十度以下用车。同时预算有限只能买低配电车……那电动体验确实会打折扣。低温缩续航、充电变慢都是事实。但话说回来。哪有什么都完美的车?油车跑北方冬天不也一样油耗飙升、冷启动困难吗?

所以别再争论“电车能不能跑长途”了。真正的问题是:你的常用出行半径是多少?你所在的地区充电是否方便?你更看重全程体验。还是绝对速度?回答好这些。答案自然清晰。

“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有驾

我并不是说电车完美无缺。但它真的已不是从前那个“电动爹”。至少在这十次长途之后。我家的油车已经很少开动了。这不是情怀。也不是站队。只是真实体验后的选择。

你说它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当然不。但如果你生活在中南部地区。有家充桩。偶尔跑跑五百公里内的长途。电车真的很香。至于更长距离…那就交给高铁和飞机吧。汽车的本质。是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让你活在焦虑里。

“跑了10趟高速才懂: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全是实在感受!”-有驾

这十次长途。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争论的其实不是车。而是我们是否愿意。用新的思维。去面对新的技术。你说对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