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高管建言车企:智驾勿免费,否则行业遭灾

博世高管呼吁车企向特斯拉学习:智驾不能免费,免费会带来灾难

各位车友,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一辆20万出头的国产车,动不动就标配“高阶智驾”?城市NOA、自动变道、代客泊车,功能列出来比豪华品牌还多。听起来是不是很香?但最近博世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一句话,像一盆冷水泼下来:“如果高阶智驾全部免费,会给中国智驾行业带来灾难。”

这话听着刺耳,可细想一下,还真不是危言耸听。我开着一辆支持L2+级辅助驾驶的新能源车跑过几千公里,说实话,纸面上的功能很炫,但真正能让我“敢放手”的系统,屈指可数。很多功能更像是“配置表上的装饰品”,开启后反而让我更紧张——因为它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免费的背后,是技术的“内卷式透支”

吴永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说得直白:今年1-5月,中国汽车工业营收增长7%,乘用车销量涨了14%,但利润却下滑了11.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这意味着什么?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车企靠什么撑场面?靠堆配置,尤其是智能化配置。

可问题来了:高阶智驾是“系统工程”,不是拼乐高。它涉及感知硬件(激光雷达、摄像头)、算法训练、算力平台、数据闭环、OTA升级,还有最关键的——工程化落地。吴永桥说得好:“比讲PPT难上万倍,要脱几层皮。”

我试驾过一款主打“智驾平权”的新势力车型,发布会上讲得天花乱坠,可实际体验呢?在高速上开启NOA,系统频繁误判前车减速,一脚刹车把我甩向前排座椅;变道时犹豫不决,像新手司机一样反复试探。这哪是“解放双手”?这是“增加负担”。

反观特斯拉FSD,6万多元的选装价,贵不贵?贵。但为什么有人愿意买?因为它在北美和国内部分城市,已经跑出了超过10亿英里的真实数据,算法在真实路况中不断迭代。用户付的不仅是功能费,更是“数据训练费”。

华为和宁德时代为何有“话语权”?

博世高管建言车企:智驾勿免费,否则行业遭灾-有驾

吴永桥提到,在中国零部件行业,只有华为和宁德时代能在主机厂面前有溢价权。为什么?因为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且具备不可替代性。

宁德时代不用说了,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热管理,样样领先。而华为ADS 2.0,我亲自体验过搭载该系统的问界M9,在重庆复杂立交桥中,它能自动识别匝道、完成无保护左转,整个过程流畅得像老司机。这种体验,是靠“免费赠送”换不来的。

我认识一位某新势力车企的工程师,他私下跟我说:“我们现在的智驾系统,很多是‘拿来主义’,A家的算法+B家的雷达+C家的域控,拼起来就上车。短期看省钱,长期看,系统稳定性差,出了问题谁也说不清。”

这就像你去餐厅吃饭,主厨是临时拼凑的,食材来自不同供应商,能做出稳定口味吗?大概率今天好吃,明天翻车。

智驾会变成“安全带”吗?

吴永桥预测:未来3-5年,智驾会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成为法规强制标配。这个判断,我深以为然。

想想看,20年前,安全气囊还是高配专属,现在呢?哪怕几万块的车也得配。为什么?因为法规强制了。同样,随着智驾技术成熟,国家很可能会出台类似“新车必须标配L2级辅助驾驶”的规定。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法规强制,而车企又不能收费,那成本谁来承担?答案只能是——压给供应商,或者摊到整车利润里。结果就是,大家只能用最便宜的方案,凑合能用就行。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吗?

我试驾过两款同价位车型,一款智驾收费8000元,另一款“终身免费”。结果呢?收费的那款,传感器清洁提醒、系统更新频率、用户手册详细程度,都明显更专业。而免费的那款,OTA半年才更新一次,客服对智驾问题一问三不知。

博世高管建言车企:智驾勿免费,否则行业遭灾-有驾

竞品对比:谁在“真投入”,谁在“蹭热度”?

我们拿三款热门车型对比一下:

特斯拉 Model 3:FSD选装约6.4万元,纯视觉方案,依赖海量数据训练。优点:算法成熟,迭代快;缺点:依赖摄像头,在雨雾天表现打折。

问界M7(华为ADS 2.0):城区NCA功能包含在车价或服务包中,激光雷达+视觉融合。优点:国内路况适配强,无图化能力领先;缺点:系统封闭,依赖华为生态。

某国产新势力SUV(智驾免费):搭载某二线供应商方案,无激光雷达。优点:价格低,功能列表长;缺点:高速NOA可用性仅60%,用户反馈频繁退出。

从用户真实反馈看,愿意为智驾付费的车主,普遍对系统稳定性、客服响应、更新频率满意度更高。而免费用户,更多是“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

高阶智驾,该不该收费?

我的观点很明确:该收,而且必须收。

不是为了车企多赚钱,而是为了让行业能持续投入研发。你想想,开发一套高阶智驾系统,动辄投入几十亿,没有回报,谁还愿意干?

就像我常去的那家理发店,老师傅剪一次80,新手30。你愿意让新手练手吗?大概率不会。智驾也一样,用户付费,本质上是在为“可靠性”买单。

博世高管建言车企:智驾勿免费,否则行业遭灾-有驾

当然,收费不等于“漫天要价”。可以按功能分级:基础L2免费,高速NOA收5000,城市NCA收1.5万,像手机App一样订阅。这样用户按需选择,企业也能回本。

未来已来,但别走错路

吴永桥说:“工程化交付,是决定智驾能否走向未来的最核心要素。” 这句话,我记在了试驾本的第一页。

技术可以炫,PPT可以美,但最终,用户只关心“能不能用、敢不敢用、好不好用”。那些倒在量产交付前的项目,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工程能力跟不上。

所以,各位车友,下次你看到“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的宣传时,不妨多问一句:这系统,到底是谁做的?更新频率如何?出了问题找谁?别被“免费”冲昏头脑,真正的高科技,从来都不便宜。

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想法:你愿意为高阶智驾付费吗?多少钱你觉得合理?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老铁,送你们一次免费的智能驾驶深度体验课,亲自上手感受“真智能”和“伪智能”的区别。

对了,上次我去博世技术中心参观,工程师带我看了他们最新的域控制器测试台架,一个系统要经过超过10万小时的极端环境模拟。这种投入,没几个企业扛得住。你说,这样的技术,该不该收费?

暂无相关数据支持“所有国产智驾系统三年内必免费”的说法,需要进一步确认。

博世高管建言车企:智驾勿免费,否则行业遭灾-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