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国标脚蹬子消失,反光镜合法安装
我家楼下那片车棚,这两天突然热闹起来。小区物业贴了张通知,说9月起电动自行车的新规要正式执行。邻居王姐在群里问:“我的那辆带脚蹬子的还能骑吗?”隔壁修车的老冯嘴一歪,“你这还想混过渡期?今年彻底没戏了。”
其实从去年底开始,关于临时白牌、超标电动车的事儿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有些地方拖到现在才收紧。我表弟住在西南某市,他那台2018年买的小牛,还挂着白色临时牌,一直舍不得换新。这回他打电话问交警队,人家直接说“过渡期早截止了,再上路就是扣留。”听说部分城市还能申请补贴置换,但也快赶不上趟。
除了非标车,今年还有个细节被不少人忽略——报废年限。之前师傅修我家的60V轻便摩托的时候随口提了一句,“十三年一到,黄蓝牌都得强制报废,不管你保养多好。”72V以上直接归机动车管理范畴,要是硬撑着继续开,被查到最高能罚两千块。这事儿我们群里讨论半天,有人还真不信,说自己十几年前买的老款一直用没问题。但政策就是这样,谁碰谁知道。
再说载人的事吧,小区有位阿姨喜欢骑48V接孙子放学,她以为只要不是三个人就行,其实12岁以下儿童才允许坐后座。我看见她有次载两个娃,被交警拦下来教育了一番。“安全第一”,师傅总这么念叨。至于60V和72V那些车型,一个只能单人骑,一个最多加一个成年人,多带一个都是违规——有人觉得麻烦,可真出事故可不是闹着玩的。
改装也是重灾区,我舅舅去年给他的电动车加了遮阳伞,还自作主张把限速线拆掉,美其名曰“跑得快点”。结果去验车的时候被拒绝上牌,只能拆掉所有改装件重新来一次。他气呼呼地吐槽:“花钱买配件全打水漂!”其实这几年销售圈子里流行一句话,“原厂才是王道”,尤其是在验车环节,不敢乱动一根螺丝。
头盔的问题更是一堆误区。有些朋友图便宜,在路边摊花几十块钱整一个塑料壳戴头上,自以为万无一失。但听技师讲过一次事故案例:劣质头盔撞击瞬间碎成渣,脸都划伤了。“3C认证”这个词大家常听,但真去挑选合格品的人并不多。我自己去年特意跑专卖店试戴,一摸那个缓冲层,比普通塑料厚实太多,也算心安一点吧。
顺便插一句充电的事,小区以前没人管,上楼充电很普遍。今年南京明尚西苑火灾新闻出来后,我们物业天天巡查,每晚八点准时清理楼道里的插板和乱停车辆。有次邻居阿强偷懒,把锂电池抱进家充,被发现罚款二百元,还差点被拉黑名单。他后来跟我说,“以后再也不敢图省事儿,这玩意儿太吓人。”
交通规则方面,大伙最容易犯的是闯红灯和逆行。一哥们喝完酒还想骑回家,被抓现场罚得惨兮兮。还有个冷门配置,就是北斗定位系统,新国标允许安装后防盗效果提升不少。据维修师傅讲,现在偷盗案少了一大截,不过坏人也变聪明,有时候专挑没装定位的下手,所以保险还是不能省啊。
禁摩区域也是个迷糊账,有城市对燃油摩托卡得死,对纯电宽松些;但像上海、深圳这种地方连轻便摩托都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只要进禁行区域分分钟挨罚。有朋友搬去了郊县,以为可以自由驰骋,到最后还是绕路走乡道才能避开检查站——生活嘛,总归绕不开这些小麻烦。
对比一下前几年旧款车型,那会续航短、电池容量小、没有反光镜,更别提什么智能防盗系统,全靠链条锁勉强凑合。今年新标准升级后,用起来确实方便许多,但手续繁琐也让不少老人犯愁。“买个新车哪那么简单?”隔壁大爷感慨,他刚拿到绿牌折腾半个月才搞定所有证书和保险流程,说啥以后坚决不碰超标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已自然分布于正文各处及日常生活经验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