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这两年发展势头挺猛,销量起伏后MONA爆单助力重回正轨,二季度交付大幅上涨,同比增长超240%

小鹏这两年,真是起伏挺大。二季度交付数据猛增到十万三千多辆,同比涨了241.6%,这数据放哪儿都是杠杠的。朋友小张上周刚去4S店看车,当时销售跟他说:MONA这车卖得快,老板都得盯着点库存。这话挺有意思——销量火爆,库存紧张,这反差真实。

小鹏汽车这两年发展势头挺猛,销量起伏后MONA爆单助力重回正轨,二季度交付大幅上涨,同比增长超240%-有驾

说实话,之前小鹏销量老波动,靠单一车型撑场面,风险一度挺大。MONA一出,市场定位15万段,标榜高阶智驾,说白了就是给买家一个技术感的理由。这市场本来就不太稳,15万级别买家,能懂技术、讲情怀的不多,结果小鹏反倒把这层打薄了。这话有点大,我没细看过具体买家画像,总感觉真正用得上高级辅助驾驶的人占比没那么多,可能就算吹吹彩虹屁也能拉点销量。

我翻了下笔记,G6搭载的5C超充很有看头,充电快到让人想暂时忘记电动车焦虑。相比同价位的比亚迪汉EV,G6快充体验更细节更友好,销售那边也反馈:买比亚迪的用户有时候还得找快充站排队。这时候,供应链的稳不稳定就体现出来了。小鹏背后花了不少心思谈供应商,标准件和定制件猩猩摸象,一旦关键零部件卡脖子,5C超充速度也只是纸上谈兵。这里有点像做大餐,材料新鲜好,厨师聪明,菜才能端得上桌。产能提了之后,肇庆工厂二期改装提速,日产量明显提高,武汉基地破1200辆日产,我算了大概1个月能出3.6万辆,撑起销量没问题。

小鹏汽车这两年发展势头挺猛,销量起伏后MONA爆单助力重回正轨,二季度交付大幅上涨,同比增长超240%-有驾

说到制造,我曾和一线工程师聊过,这供应链谈判简直像拉橡皮筋:厂商涨价后边躲,布局不稳时边看,都得眼疾手快。这个过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市场上不敢轻易透露。这也是小鹏为什么去年销量跌得厉害的原因之一——供应链短暂断档,导致生产与交付脱节。我之前有点夸大了销量波动只是品控问题,其实背后伸手不见五指的零部件短缺才是罪魁祸首。

海外市场成了第二引擎,说到这,我忍不住顺带跑题。去年哥伦比亚一个朋友试驾小鹏时直言:这车开的舒心,也很智能,跟出租车司机聊才知道当地充电基础还不够完善。所以小鹏在海外的成功靠的不光是车型,很多是营销推广和当地政策扶持加成。小鹏把握好这一点,海外销量涨了不少,但这能稳定多久,得看全局。

小鹏汽车这两年发展势头挺猛,销量起伏后MONA爆单助力重回正轨,二季度交付大幅上涨,同比增长超240%-有驾

还有P7+,市场对它期待满满。毕竟P7在智能化方面已经杀出一条血路,P7+再加上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想象空间巨大。跟特斯拉Model 3对比,P7+价格相近,但配置细节设计更贴近国内用户需求,比如空调系统和座椅记忆功能,这些细节卖点往往被忽视。销售小李还跟我吐槽:用户买车前问的第一句不是续航,是‘日常充电方便吗?’这说明啥?产品路线上要花更多功夫解决充电痛点,现在光搞续航数字不够。

不过被这么多劲敌挤压,单纯靠科技和价格优势撑场子不稳。市场竞争还没放缓,这个风口也许吹着吹着就散了。小鹏能不能持续冲上去,除了技术和产能,还得看品牌口碑和用户信任度。朋友圈里买了小鹏的,开头几个月基本没啥大毛病,但保值率走向我心算了个粗略的数字,3年后有点下滑,大家爱用新鲜科技的也担心折旧太快。

小鹏汽车这两年发展势头挺猛,销量起伏后MONA爆单助力重回正轨,二季度交付大幅上涨,同比增长超240%-有驾

智能电动车这块儿,一线厂家里谁能真正把供应链、研发和产销效率平衡好,还得自己盯着。小鹏做得不错,但这个行业变数多,我现在就跟你盘算,下一波大改款会不会又带来鸿沟?(先按下不表)

你们怎么看这智能高阶辅助方面,到底是噱头多还是刚需真?小鹏这样一条腿站起,能不能长久,恐怕还得看后续交付和市场反馈的细节变化。对了,刚才翻相册时看到一张去年车展上的数据图表,小鹏在智能交互界面上,反应速度比不少竞品快了0.2秒,虽小,但用户体验感受出来。你觉得这些技术细节,对非专业买家来说值几个钱?

小鹏汽车这两年发展势头挺猛,销量起伏后MONA爆单助力重回正轨,二季度交付大幅上涨,同比增长超240%-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