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50902期
编辑:前前
今天的科技新闻有点意思:
特斯拉不光造车,开始把未来赌在机器人身上;OpenAI 打算在印度建超大数据中心;阿里也传出研发芯片补缺口。
与此同时,Runway 跨界搞机器人,北大一下子放出上千万条训练数据。巨头们都在铺底座,科研圈也在提速,感觉新一轮科技战场已经开打了。
特斯拉展示 Cyber SUV 模型,押注 Optimus 机器人成未来支柱
在最新技术开放日上,特斯拉首次展示了 Cyber SUV 概念车,强调智能驾驶与空间拓展性,计划在 2027 年量产。
但更引人关注的是,马斯克在现场明确表示,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将是“特斯拉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价值支柱”。
据介绍,Optimus 的运动控制精度已经达到毫米级,预计明年将在工厂环境中小规模试用,2028 年有望面向消费级市场。
特斯拉正在逐渐将重点从电动车延伸到机器人产业,市场逻辑正从“汽车公司”向“机器人公司”发生转变。
英伟达发布小型模型 Nemotron-Nano-9B-v2,推理速度提升 40%
英伟达推出新一代轻量化模型 Nemotron-Nano-9B-v2,继续保持 90 亿参数的体量,但通过“Transformer + 专家混合”的架构,将推理速度提升了 40%。
最大亮点是支持“推理过程动态切换”,用户可在“高精度模式”和“高速模式”间灵活切换。
这意味着开发者在算力有限的场景里,也能根据需求平衡效率与准确性。英伟达显然希望用小模型补足边缘计算和嵌入式设备的空白,在大模型激烈竞争之外,开辟出一条更务实的应用路线。
OpenAI 拟在印度建 GW 级“Stargate”数据中心,投资超 10 亿美元
印度《经济时报》披露,OpenAI 正与印度政府洽谈,计划在古吉拉特邦建设 GW 级“Stargate”超大型数据中心,投资额预计超过 10 亿美元。
这将成为 OpenAI 在亚洲的首个算力基地,为其下一代大模型提供核心支撑。
知情人士称,CEO 萨姆·阿尔特曼或将在本月访印时正式宣布该计划。如果落地,这不仅能为 OpenAI 在成本和政策上打开空间,也会强化其在全球算力网络中的战略纵深,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Runway 将视觉生成 AI 用于机器人与自动驾驶训练
以 AI 视频生成闻名的 Runway 宣布跨界进入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利用生成模型快速构建虚拟环境数据,用于训练感知系统和驾驶算法。
其方案能够模拟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真实难以获取的场景,从而以更低成本生成训练数据。
Runway 已与波士顿动力、Waymo 展开合作,初步数据显示训练效率可提升 3 倍。
生成式 AI 从“内容”走向“环境”的延展,标志着虚拟合成技术正在反哺现实世界的智能体训练。
Mistral 推出企业助手 Le Chat Enterprise,聚焦中小企业市场
法国 AI 创企 Mistral 发布了面向企业场景的助手 Le Chat Enterprise,搭载自研 Medium3 模型(40 亿参数),支持文档解析、会议纪要生成、客户问答等常见任务。
产品采用“本地部署 + 云端协同”的模式,数据处理符合 GDPR 等欧洲隐私规范,订阅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六成。Mistral 的策略是以高性价比切入中小企业市场,在欧美企业服务赛道中提供差异化竞争力。对于尚未完全信任美国大厂云服务的客户,这是一个务实的替代选择。
北大开源 DexonomySim 数据集,950 万机器人抓取姿态公开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宣布开源 DexonomySim 数据集,包含 950 万条高质量机器人抓取姿态,覆盖不同物体形状、材质和光照条件下的交互场景。
该数据由物理引擎模拟生成,标注精度高达 98%,可直接用于训练机器人手部控制算法。
长期以来,国内在具身智能数据积累上相对不足,这一数据集将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重要资源。对于推进国产机器人在精细操作上的进展,这可能是一次关键的基础设施补全。
苹果要求供应商完成自动化升级,费用自担
据供应链人士透露,苹果近期要求全球核心供应商在 2027 年前完成生产线自动化升级,相关费用需由供应商自行承担。
苹果解释称,此举旨在减少对人力依赖,降低长期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部分中小供应商表示担忧,升级将导致利润率压缩 5%-8%。
苹果提供了明确的自动化技术标准,但并未给出补贴。这意味着苹果正在推动供应链进一步“机器替人”,其全球制造生态可能因此出现新一轮洗牌。
Apple FastVLM 视觉语言模型开放,支持 Mac 本地运行
苹果正式向开发者开放自研视觉语言模型 Apple FastVLM,支持在 MacBook、iMac 等设备本地运行。

该模型针对 M 系列芯片深度优化,能在 1 秒内完成 10 张图片的内容识别、文字提取与语义分析,且无需联网。目前已集成至 Xcode,开发者可直接调用,用于构建图像编辑、文档扫描等应用。
苹果在大模型层面保持低调,但通过在端侧加速 AI 功能落地,持续发挥其硬件与生态的优势,逐渐形成“隐形护城河”。
阿里测试新 AI 芯片“玄铁 910”,剑指英伟达缺口
业内消息称,阿里巴巴达摩院正研发新一代 AI 训练芯片,代号“玄铁 910”,采用 7nm 工艺,算力密度可达 400TOPS,支持 TensorFlow、PyTorch 等主流框架。
目前该芯片已进入内部测试,预计最快 2026 年第一季度量产,并优先供应阿里云。
由于英伟达 H100 芯片在全球范围仍供不应求,阿里的新芯片若能成功商用,不仅能缓解国内算力紧缺,也有机会在云计算市场重新赢得主动。
Chrome 浏览器全球份额再创新高,桌面端超 70%,微软Edge仅占11.8%
市场调研机构 Statcounter 公布的 2025 年 8 月数据表明,谷歌 Chrome 在桌面端的市场份额已达 70.2%,同比增长 3.1 个百分点,微软Edge仅占11.8%;
移动端份额则为 65.8%,远超 Safari 的 22.1% 和三星浏览器的 8.5%。Chrome 的持续优势,得益于其与 Google 账号体系的深度绑定,以及不断迭代的 AI 功能(如实时翻译、网页摘要)。
在应用层不断被颠覆的时代,浏览器仍是最稳固的入口,而 Chrome 已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地位。
今天的新闻几乎指向一个共识:巨头们正重新下注基础设施与底层能力。
特斯拉要用机器人重塑公司逻辑,OpenAI 把算力网络扩展到亚洲,阿里押注国产芯片,苹果重整供应链;与此同时,Runway 与北大的动作,则让前沿突破更贴近实际落地。
下一轮浪潮,你最看好哪条赛道?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