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事儿
咱们说实话,它在国际上,那是底气十足,贼厉害,走到哪都是“牛”到不行的存在,可是在自己家门口
你想,这种反差,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其实,这背后,既有点历史的遗留状况
也有市场机制的“捉弄”
【轮胎的“老祖宗”故事,蛮有趣的】
你瞧,咱们国内轮胎的故事
得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讲起
那会儿,上海有个“先锋队”,叫大中华橡胶厂
那个时候,咱们还在摸索,设备都是从日本引进的
到1934年,终于搞出了第一款“自己”的轮胎
你看,这一出手,瞬间就打破了全靠进口的局面
算是咱们行业的“开山炮”了
那会儿,工厂还挺大,规模接近三万条轮胎的产量
到了抗战前夕,工厂规模继续扩张,产能也逐步提升,差不多能生产出三万多条轮胎
这段历史,真是说明了咱们轮胎工业起步的艰难
也彰显了咱们早期的“拼劲”
【改革开放后,山东成了“轮胎王国”】
说到这块
得提一下咱们国家的“黄金时期”——改革开放
那时候,轮胎产业的重心开始逐渐转移到山东
你知道,东营油田那可是宝贝,原料丰富,成本低,供给稳
化工院校培养了不少技术人才,地方政府根本是“帮扶大使”,各种政策一扔出来
你瞧,这一系列“组合拳”
让山东的轮胎产业越搞越强
到了九十年代,运输需求猛增,国产轮胎的市场重心,也开始偏向商用车
这个方向,跟海外市场偏好低价耐用轮胎
这也是为什么,海外的司机们开始喜欢上咱们的轮胎——既便宜又耐用
有人跟咱讲过,英国那边的车主,超过一半都偏爱性价比高的国产轮胎,价格比翻新胎还便宜,质量还能保证
【出口火得不要不要的,咱们的“硬核”实力】
说起来
咱们的出口业绩那叫一个漂亮
2024年,光橡胶轮胎的出口总量就达到了932万吨,比前年还多了5.2%
出口金额也超过了1600多亿人民币
按条数算,差不多6.8亿条轮胎,增长了10.5%,这在行业里
更牛的是,咱们中国轮胎在全球“75强”榜单里占了38家企业,4家还挤进了前20名
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去年上半年,出口还挺稳,达到了471万吨,增长了4.5%
虽说6月那个月有点“掉链子”,单月下滑了6.9%
但整体走势还是“得劲”的
这些繁荣,靠的就是咱们的“成本优势”
人口红利一大把,规模化生产又让价格压得低低的,质量
格外是在商用车胎市场,那需求火得很,咱们的企业深耕这个范围
满足了拉美、中东、欧洲等地的客户
像墨西哥、阿联酋、沙特这些国家,成了咱们的“铁杆粉丝”
他们用咱们轮胎,还挺满意的,花少钱
欧盟那边,需求增长也是“火焰冲天”
虽然欧盟有点“刁难”,搞反倾销调查,但咱们企业也不是吃素的,纷纷在海外建厂,比如东南亚的工厂,规避关税
这一套操作,既稳住了出口,又带动了技术水平的提升,让咱们的中高端轮胎也渐渐走出去
【国内市场,好像“冷淡”得有点“扎心”】
倒是说到咱们本土市场
国产轮胎的份,才占了20%到30%,剩下的70%以上
都是国际大牌在“霸占江山”
更要紧的是在中高端乘用车轮胎这块,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老牌子,都是“老字号”
米其林成立于1889年,第一条轮胎都出来了
他们的专利多得数以千计,普利司通就有2520项专利,咱们国内企业最多的
技术差距明显,抓地力、耐久性、噪音控制这些范围
外资轮胎都比国产的“强得多”
这也就难怪,广告一打出来,品牌的“神通广大”,消费者都喜欢“买老牌子”的习惯,觉得“安全”点
【国产轮胎“遇冷”的原因,得扒一扒】
讲真,国产轮胎在国内“走不红”
他们起步晚,定位偏差得厉害
早期,很多企业还在“混日子”,多从胶鞋、单车胎转型,啥时候真进入乘用车市场,还是2005年以后,家用车普及
轮胎需求才开始“爆发”
九十年代,外资巨头一下子涌进来,靠质量和营销
一下子就把国产轮胎“挤”到角落里
国产企业当时多把重心放在低端商用车胎,乘用车那块的技术投入少
消费者一看国产轮胎,心里就“有点疙瘩”,觉得不太“靠得住”,更要紧的是遇到复杂路况
这认知,虽然有点“偏执”
国产轮胎也在努力“追赶”
一些企业通过和国外品牌合作,技术交流
比如,央视2016年的一个节目,就对比了国产轮胎和外资轮胎的性能,结果显示,国产轮胎在噪音、强度、制动性上,居然还超过了一些外资品牌
某些指标以至于更“牛”
这个消息一出来,引起了不少“震动”,但传得不够“火”
说到这块,得提一下“品牌建设”的状况
外资企业,系统性地做推广,营销套路多得很,广告打得铺天盖地
缺少“长远规划”,宣传也比较“散”
市场数据摆在那——外资在高端市场的份,曾经占到85%以上
虽然眼下有所下降,但高端市场依然被“把持得死死的”
国产企业大多依赖出口,国内销量小
价格上,为了打入海外市场,低价策略一用就是“狠角色”,可在国内
就变成“低端货”的标签
即使质量提升了,消费者心里还是觉得“外资的更安全”
不过,眼看着产业的“天平”要发生变化
2025年,半钢胎市场还会增长8%,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带动了整个行业,换胎周期也变得更短
产能用率也到达70%,虽然还会有库存压力,但高端产品的比重在增加,国产轮胎的“硬核”实力
未来中国轮胎,能不能“逆袭”
说到未来,咱们的“算盘”打得可不止于此
国产轮胎要想“逆袭”,就得在品牌和创新上下功夫
先借鉴点外资的经验,加大营销力度,搞一些新能源专用轮胎
更要紧的是电动车、混动车的普及,给咱们带来了不少“新商机”
企业的“出海”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前七个月,出口增长了4.9%
海外工厂也开始“火起来”
未来,国产轮胎在国内外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这个过程,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也是咱们国家“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出来
你看,咱们的轮胎产业,已经在海外“站稳脚跟”,未来只要多花点时间、多投入点精力
国内市场也会逐渐“认可”国产品牌
毕竟,它们在国外已经“打拼”出一片天,回到家门口
这事儿,不光是产业的进步
更像是咱们国家“自我认知”的一次大飞跃
咱们中国的轮胎,用脚步证明了自己,也在不断告诉世上:我们不是“跟跑者”
相信不远的将来,国产轮胎一定能在国内外市场“双赢”
让大家都“乐呵呵”地用上“得劲”的好轮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