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跟你唠这个长城灵魂S2000 CL,就跟看老电影似的,时间线全乱套了。
你猜怎么着?
这玩意儿一出来,价格一亮,直接把大伙儿的眼珠子都给盯住了。
21万多,国产摩托车卖这个价,简直是疯了。
当时我就想,这不就是奔着本田金翼去的吗?
人家那叫“陆地游轮”,咱们也得造个。
我跟你说个我以前跑科技条线的糗事。
有回报道某家AI芯片发布会,那帮人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算力飞跃”、“颠覆一切”。
我一激动,写稿子也跟着激动,通篇都是“里程碑”、“新纪元”。
结果读者反馈,说我跟传销似的,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有啥用。
我当时就懵了,感觉自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光知道东西贵,不知道它贵在哪儿。
这S2000 CL,它就犯了类似的毛病。
它贵,它强,那八缸发动机,2.0升,154马力,零百加速3.9秒,这数据是实打实的硬货。
可你得让大家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
它不像金翼,金翼是那种中年老板的标配,舒服,带着全套行李箱,能让你安安稳稳骑到天涯海角。
S2000就是往这个方向靠的,带着那份“中国制造的骄傲”,卖出去了。
然后,CL来了。
价格便宜了三万块。
它把那层厚厚的旅行外壳给扒了,露出了八缸的肌肉。
这感觉,就像你本来买了辆豪华轿车,后来商家说,给你换个敞篷跑车版,便宜点,但你要自己多吹风。
这不就让人犯嘀咕了吗?
这就像你买个大号液晶电视,商家后来又推个同款但没边框的,便宜点,但你本来就是图个大屏的完整感。
你说你买哪个?
对了,我之前研究本田F6C的时候就发现这问题了。
F6C,北欧女神,机械上和金翼一模一样,可就是因为少了点“排场”,销量就一直上不去。
它更纯粹,但纯粹的受众,往往人少。
S2000 CL现在就站在这个十字路口。
它有顶级的配置,ZF减震,Brembo刹车,啥都有。
可它少了S2000那种“一步到位”的豪华感。
我跟你说,这种“豪华巡航”的困局,挺微妙的。
它不是纯粹的工具,也不是纯粹的玩具。
它得让人觉得“值”,这个“值”不光是看参数,还得看它背后的那点文化归属。
你说哈雷,那不光是车,那是种美式自由的象征。
长城不是干这个起家的。
他们这次,更像是亮了一手绝活儿,告诉你:“看,我们能造!”
S2000 CL的存在,更像是个技术展示,让“灵魂”这个品牌在产品线上更完整。
我记得有句老话,好像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S2000 CL的技术是淮南的橘子,可它现在种在了淮北的土地上,能不能长出金翼那样的市场影响力,这事儿,还得看它能不能自己立住一个圈子。
这车,可能不会成为那种人手一辆的大爆款。
但它的意义,不在于卖了多少台,而在于它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世界:咱们不光能造出金翼那样的“完备体”,咱们也能搞出北欧女神那样的“自由魂”。
这股劲头,挺让人琢磨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