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车展,朋友指着一辆Taycan问我:“你说保时捷这种纯种跑车品牌,搞智能化能搞得过新势力吗?”我笑了笑,没直接回答。但就在9月底的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保时捷甩出了一记“王炸”——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而且这次不是“进口组装”,是真真正正由中国团队主导、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的“本土特供”。
这事儿挺有意思。以前我们总说“德系车三大件顶呱呱”,可一上车机,语音不听使唤、地图卡成PPT、APP少得可怜……多少保时捷车主一边踩着油门感受推背感,一边默默打开手机导航。但现在不一样了,保时捷这次是真上头了,不仅把研发中心搬到上海,还拉上博泰车联一起搞事情,从2024年底启动,不到一年就进入测试,预计2026年就能上车,这速度,别说德国总部,连国内新势力都得说一句“支棱起来”。
外观没变,但“大脑”彻底换芯
你走近这辆展车,第一眼可能觉得:诶,还是那个熟悉的保时捷,线条流畅、低趴有范儿,Taycan GTS那身“西装暴徒”的气质一点没丢。可坐进驾驶舱,你会发现,四块屏幕各司其职——仪表、中控、副驾娱乐屏、空调控制屏,全部联动但又独立,不像某些车把所有功能塞进一个大屏里,搞得开车像在玩平板。
最让我惊喜的是副驾屏,带偏光设计,驾驶时不会被干扰,但副驾乘客刷剧、看导航完全不受限。这设计,既照顾了驾驶专注度,又不让乘客无聊,比那些“全家看一块屏”的车聪明多了。
内饰:科技感拉满,但不抢戏
很多人担心,智能化会不会让保时捷丢了“驾驶者之车”的灵魂?毕竟,车机太花哨,反而容易分心。但这次保时捷很克制。新系统用的是高通8295芯片,性能顶呱呱,运行丝滑,但界面设计依然简洁,没有堆砌一堆华而不实的功能。
重点来了——它接入了DeepSeek的AI大语言模型。这意味着什么?你不再需要背口令,说“打开空调调到23度”就行,甚至能跟它聊“我有点累,帮我调个轻松点的音乐,座椅按摩开一下”。系统还能根据路况自动推荐底盘模式,比如你开进山路,它会提醒你切换到“运动+”模式,提升支撑性。这不是简单的语音助手,而是懂你、预判你的“驾驶搭档”。
动力与操控:保时捷的底子,没得黑
Taycan GTS这车,百公里加速3.7秒,纯电性能拉满,底盘调校更是保时捷的看家本领。就算加了这么多智能功能,它的重心依然低,转向精准,过弯稳得像贴地飞行。车机再强,也没吞噬它的驾驶乐趣,反而成了“放大器”,这才是李楠说的“驭智而行,驾趣如一”的真正含义。
你说它像特斯拉?特斯拉的智能化确实强,但开久了会觉得“太冷”,少了点人情味。你说它像蔚来?蔚来的车机体验不错,服务也贴心,但操控上,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保时捷这次是把“德系操控”和“中国智能”捏在一起,既保留了驾驶的纯粹,又补齐了智能化的短板。
智能化:不是堆配置,而是讲逻辑
现在很多车都在拼“L2级辅助驾驶”,恨不得把所有功能都写在宣传单上。但保时捷的做法很不一样。它的辅助系统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真正服务于安全和驾驶体验。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在高速上能轻松跑长途;主动刹车和盲点监测,关键时刻能救命。
更关键的是,这套系统是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意味着它更懂中国路况。比如堵车时的跟车逻辑、复杂路口的识别能力、高架匝道的自动变道,都会更符合本土驾驶习惯。不像某些“全球版”车机,到了中国水土不服,语音识别全是“听不懂”,导航绕路绕到怀疑人生。
安全性:豪华品牌的底线不能丢
保时捷在安全这块从不含糊。全系标配多个安全气囊、动态稳定控制系统、高强度车身结构,再加上新系统的主动安全功能,比如疲劳监测、后方碰撞预警,安全感直接拉满。你开它,不只是为了快,更是为了安心。
横向对比:和谁比都不虚
拿它跟特斯拉Model S比:Model S的加速快,智能化也强,但内饰质感、品牌调性,还是差了点。保时捷赢在细节和豪华感,Model S像个极客,而Taycan更像一位优雅的绅士。
跟蔚来ET7比:ET7空间大、服务好,车机也流畅,但操控上还是偏“舒适取向”,少了点驾驶激情。保时捷则是“能跑又能打”,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
再看看奥迪e-tron GT,同平台兄弟,机械素质接近,但车机系统还是走德系传统路线,智能化更新慢半拍。而这次保时捷中国专属系统一出,奥迪怕是要气得蹦起来——自家兄弟在中国市场“开挂”,自己却还在用老系统。
价格与市场:真香还是劝退?
目前这套系统还在测试阶段,2026年才量产。很多人担心,加了这么多高科技,价格会不会“天塌了”?其实不然。保时捷这次走的是“本土化降本”路线,中国研发+本地供应链,反而可能让成本更可控。加上现在电动车价格战打得凶,保时捷要想守住高端市场,必须拿出真东西。
想想看,当年iPhone刚出时也贵,但用户体验到位,大家还是觉得“真香”。这套新系统要是体验够顶,哪怕贵一点,很多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也愿意买单。
结尾:你会怎么选?
保时捷这次没走“拿来主义”,而是真正在中国扎根、为中国造车。从“德国设计”到“中国主导”,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维的转变。它证明了,再牛的豪华品牌,也得学会在中国市场“接地气”。
所以问题来了——
这样的保时捷,你还觉得它只是“有钱人的玩具”吗?
当操控遇上智能,你会考虑入手一辆“中国特供”的Taycan吗?
面对特斯拉、蔚来、奥迪,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