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失控的卡车,带走了15条生命。它在马拉坎地区的高速公路上,翻倒、静止,留下满地的碎片,还有一片血与悲鸣。超速,是它的致命原因;或者说,欲速不达,是它的宿命。
妇女。儿童。他们为什么就在这辆车上?他们是家庭的跑腿者,是生活的沉重背负者,还只是乘着命运的轱辘,想要快点儿到达某个目的地。相信楼上妇女的尖叫还在空气中皲裂,孩子的哭喊还没散尽。然而,这些声音换不回什么了。
15个。是15个,整整15个倏然消失的灵魂。同样是这个数字,它经常出现在新闻里:15个村庄被洪水吞噬;15个海域泄漏石油;15个国家谴责某某暴行;还有15个什么呢?这些数字拼接出了冰冷,也拼接出了习惯。
伤者,幸存者,他们是一场灾难之后的幸存证人;是疼痛的活历史。他们该走向怎样的未来?那个医院床边,女人拉着医生的手,泣不成声地求:“救救孩子。”小镇的生活原本就充满些许讽刺,现在更像是一场嘲笑了,嘲笑时间的残酷,它从不等人;嘲笑车轮的速度,却能载着人们去更暗的远方。
是的,超速。简单而粗暴,事后诸葛亮一字定论。可您说,这么多年来,为何这样的故事从未止步?高速公路上的规则,总摆在那里。警车开着闪烁的灯,无奈地追逐;署名的文件写满了禁令,无力地堆积;执法者的口号,喊得好听又空洞。人们急行,却越来越远。规则是没能提醒人,还是敌不过人性?
那里可能有人在自己的羊皮纸计划上写下了——今天,“赶快”,明天,“早点”,再然后,“去来不及说再见的地方”。这就是日复一日的渴望。快速的脱离,快速的逃避,快速的消解,快速的认知疲劳。这群人并不是惯犯,也不是恶棍,但他们被惯性推着、拉着、压着,走向失控。深呼吸一下,告诉我这是不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急促的,赶不上的,逃不掉的。这个世界,比你想的还超速。
有人说,劫难能让人反思。可是,反思了多久?翻车现场的碎铁渣,早已被清除;孩子母亲的眼珠里已经无泪可挤;官方的声明里埋下了冷漠文字。看似平复的一切,就是阻止未来同样崩溃的魔法吗?
答案早在许多国家的无数次悲剧中展现了——是不会的。
有时你会怀念些东西,怀念那个破旧的市集。怀念钟表慢慢摆动的时间。怀念话语之间的停顿。那个路牌上的限速,仿佛曾经守住了一些无力的生命。而如今呢?速度永远是最贵的筹码。我不知道谁能慢下来,也不知道谁愿意慢下来。
这场事故让人痛惜,可它更是从根本上剥开了我们生活的伤疤。流血的人,是这些家庭,是这些邻里,是你我。而流不出的血,则是无法平息的欲望与追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