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大转型,上汽长安成绩抢眼,合作出海成新常态

“大象”要掉头,你以为只会在原地画圈圈?别闹了,这年头,连象都能花式转身,还能来个太极八卦步。

中国车企大转型,上汽长安成绩抢眼,合作出海成新常态-有驾

成都车展刚刚拉开帷幕,本以为会是豪华洋品牌的秀场,结果现场一看,自主大集团那叫一个气势如虹,恨不得每个展厅都写着“我来了,谁怕谁”。

但问题倒也立在这儿了:这些“大象型”的自主车企,能不能真让人耳目一新,不是只搞搞噱头?真能完成转型升级,从“追赶者”变成领头羊,给咱们中国制造正名?

讲真,这赛道还真没到分胜负的时候呢,乱花渐欲迷人眼,迷雾背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今天就来剥开这层层包裹的谜团,八一八中国自主大集团这场转型大戏,究竟怎么个玩法。

咱先说点大实话——谁还记得几年前,人人还在调侃国内那些传统大车企,说他们就像蜗牛搬家,外加一身“贵族气”,转型一点就慢得出奇。

网上段子铺天盖地:“大象能跳舞?慢慢走别踩到自个儿鼻子!”但你去瞅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榜单,恐怕再没人敢这么说了。

根据那本谁都知道的中汽协数据,今年1到7月,新能源前15家集团销售合计差不多782万辆,同比增长41.1%。

95%的市场,被这些主流大玩家装进口袋。

大头是谁?没错,上汽、长安、东风、一汽、广汽、北汽,这几个名字如雷贯耳,统统在榜。

这画风切换得比三生三世还快——原来没人要的“老大象”,结果突然玩起了打鸡血,一路高歌猛进。

难怪有人开玩笑:新能源赛道里,赶超不过老外,咱还不能赢过自己人不成?

要说这背后什么最关键?还是产品。

你看一汽,今年七月自主新能源销量直接涨到2.85万辆,同比涨了129%。

中国车企大转型,上汽长安成绩抢眼,合作出海成新常态-有驾

啥叫暴力拉升?这就是。

再细分,红旗旗下A00级的小型车,燃着一身小马甲,可势头比战马还猛。

1到7月一汽奔腾新能源销量8.65万辆,同比增长264%。

新能源占到8成,朝着“全员电气化”奔去,扎扎实实的转型。

上汽集团之前也光会吃老本,净利润直线跳水,投资人哭晕在厕所。

但今年靠着新能源抬了回脸,7月整车33.8万辆,同比蹿升34.2%。

新能源车型单月卖出11.7万辆,比上年涨了65%。

还有那智己汽车,单看销量也不到万,但同比蹭蹭涨了39%,这势头,不服不行。

前七个月,上汽新能源车干到76.36万辆,稳稳国内新能源销量第三。

一堆新产品正在排队上架,试图再撸一把——这主动权握得,眼里看得出野心。

长安汽车呢?那小日子也过得扎实。

今年七个月整车卖出去156.6万辆,新能源占了五十三万多,同比上跳52%。

想象下那股劲,启源那块又突破19万辆,阿维塔、深蓝都属于万把上下乃至突破点。

利润能力不光没拖后腿,反而提升了,每辆多赚4800元——哎,你还真别说,那叫个板正。

至于东风,岚图猛冲过万,累计快7万,连科技品牌都带动了。

北汽蓝谷、极狐汽车,增长速度也让人咂舌。

广汽埃安今年稍微有点掉链子,销量下滑,但人家董事长都自我反思了,说是当年没琢磨好续航焦虑,增程没跟上。

认错就改,连朋友圈都点赞了嘛。

你以为这些都是靠脸吃饭?

大集团想做大做强,光有历史可不行。

握着几十年经验、全国工厂供应链,战略讲得头头是道,执行得也不含糊,谁能比。

抢新能源风口,他们用的可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真刀真枪地卷产品、卷技术、卷服务、卷价格。

比起新势力那套“社交媒体玩梗、全靠PPT画饼”,这些大集团更像是一群老油条,厚积薄发,一脚油门下去别指望他们蹿天,但绝不会掉队。

不过说起这几年变化,最大的风向球是啥?

合作。

以前讲究“全栈自研”,总想着自家能包圆儿。

你有灵魂我有魂魄,独立开发才叫真本事。

谁又想得到,短短几年间,正是外来的“科技搅局者”把这池水搅了个天翻地覆。

华为一脚进来,不带一丝犹豫,让这些车企明白,不抱团,不联手,那才是真掉队。

看见问界、华为鸿蒙智行成绩单,头部集团纷纷放下身段:“别瞎自研了,咱们聊会天试试?”

北汽先下手,与华为合作造出享界S9,高端新能源汽车说上就上。

上汽也不含糊,跟华为签下战略大单,弄了个16.98万起售的鸿蒙智行尚界H5,小订半天订单都突5万。

广汽埃安没闲着,与华为投15个小目标成立了华望汽车。

技术共享,资源配对,谁都不舍得掉队。

一汽去和零跑联姻,希望能借新势力那股创新气息。

所有人都明白一点:造智能车,不合作等于玩自闭。

连业内老前辈都说了,哪怕底蕴再厚,产业升级靠单打独斗早成过去式。

你技术盖得住天,也抵不过别人一个信息生态、一套算法“降维打击”。

当然了,跟华为等大佬合作,不全是俯首称臣。

自研与合作,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不能丢了主导权,丢了还怎么保证平台安全?

行业大佬们嘴上不说,心里跟明镜似的:技术“灵魂”咱不能丢,但要学会“借脑子”,彼此融合才是真王道。

说完合作,咱们得看看大象内部。

外面闹腾,自己窝里先别乱。

东风集团,三大品牌抱成团,干脆立了新公司,直接品牌合并优先级——老的风神牌子主打油车,“新能源序列”正面刚智能电动,东风纳米合并到奕派,再与华为一道推新品,路线更清晰,少点冗余。

岚图那边直接准备港股上市,升级资金池,继续强化高端新能源。

广汽则忙于流程再造,原本要两年多的研发产品周期,缩水成了18到21个月,而且成本还能降一成,做事效率比之前快了一个屋里转。

长安升级成独立央企,不用再层层请示,决策刷的一下,就省下不少时间与功夫。

中国车企大转型,上汽长安成绩抢眼,合作出海成新常态-有驾

上汽也瓜分出“大乘用车”和“大商用车”两大板块,把擅长的业务集中管,奔着更高效活着。

看明白没有?内外夹击,两头忙,根本停不下来。

你想在新能源赛道玩下去,这内部资源整合就是“必修课”。

公司品牌各自为政只会相互掐架,没几年就被市场淘汰了。

不只有国内,自主大集团们还在加快出海。

一说出口,气势那是真的猛。

仅今年前七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达到130.8万辆,比去年多了将近一半。

各家“老大象”早在琢磨,“在国内拼到头来不过是价格战,不如把车往地球另一边开”。

中国车企大转型,上汽长安成绩抢眼,合作出海成新常态-有驾

你看长安2023年就喊出什么“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覆盖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蓝汽车成了新一代“走出去”的排头兵,车卖到东南亚、中东、欧亚,明年还想再多拓点地方。

东风奕派一口气说要在2027年海外上30多款车型,弄成两千多个网点,力争哪都有它的身影。

埃及这种新兴市场,岚图、猛士都进驻。

广汽埃安去年主打出口,今年更是忙到飞起,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工厂也不断落地。

人家不是纯粹卖车,而是组装、经营网络、输出品牌一条龙。

海外地头蛇那叫一个服气,毕竟合作过的人都说,这些中国大集团干活靠谱,适应力强,办法多。

有经验,有人脉,有资源,竞争力那自然上档次。

话说回来,要是光靠这一番操作就能躺赢,那也太小看市场了。

新能源淘汰赛可不是谁嘴皮子快就能胜出。

业内人都爱讲,“下半场才是硬仗。”不管你是大集团还是新势力,“没两把刷子,迟早会掉队”。

那些不为用户创造价值、不被买账的子品牌,迟早退出舞台,留给适者的才是王道。

合作、整合、出海,这几板斧谁都得会,谁马虎一步都可能吃亏。

但只要稳扎稳打,善于汲取教训,不丢创新那把火,中国自主大集团还有得玩。

说到底,这场“象群转身”,不光是为了反击,更像是自我革命。

谁能借助生态圈优势、加快技术升级、抓稳全球市场,谁就能笑到最后。

新能源的故事不会一夜写完,结局出了意外才是家常便饭。

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最希望看到的,从来不是谁赢谁输,而是中国造车的底气和自信越来越足。

未来几年,大集团和新势力的胶着战肯定还要持续下去,混战PK才是硬道理。

现在的问题来了,在你们心里,这些自主大集团能否最终守住中国新能源的半壁江山?

欢迎留言,来嗨聊一把——你更看好大象转身还是野狼起舞?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