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换大电瓶续航反降?可能是放电方式害的
前几天在修理铺蹭茶喝,隔壁桌一个戴鸭舌帽的大哥叹气,说他刚换了个48V20Ah的大电瓶,本以为能多跑十几公里,结果骑回老家半路就趴窝,比原来那块12Ah的小家伙还不耐用。听得旁边修车的老姚“啧”了一声,说这事儿八成跟容量没啥关系。
很多人看见“20Ah”“32Ah”这些数字,就觉得像矿泉水瓶一样——越大装得越多。但老姚摆手说,这只是个标称值,还得看你怎么用。厂子测容量的时候,是按标准放电来的,比如两小时放完这种,你日常骑车那叫一个随性,起步猛拧、上坡冲刺、电流一下飙高,这时候容量就掉得快。
我想起去年冬天,我表弟在县城跑外卖,把新换的20Ah锂电累到发烫。他测过一次,从满格到断供才二十七公里,而之前那块旧12Ah铅酸还能慢悠悠撑三十五公里。他自己也纳闷,其实就是因为外卖路线全是红绿灯加坡道,高倍率放电影响太大。
还有个坑,不少商家会用十小时标准去标容量,看着数字唬人,但你真要按平时骑行那种五六倍速度去耗,它实际可用量可能只剩下七八成。我有次问店里小伙子,他支支吾吾才承认,用的是低倍率法。这种虚标,要是不懂行,很容易被带偏。
更别提重量问题了,大一点的铅酸组装上去能重好几公斤。有位邻居阿姨换完后,发现推车进楼梯间都费劲,还抱怨后轮辐条松得快——其实就是长期负重造成的额外损耗。而且充电器如果还是原配的小功率,那充一晚都不一定灌满,大容量反而发挥不出来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不能换大的。我认识一位做海鲜批发的师傅,每天清晨四点从码头回镇里,一趟单程十八公里,全程载货又赶时间,他专门配了匹配的大功率充电器和粗线束,用下来确实比以前省心不少,只是半年保养一次检查内阻和接线头温度,这是他自己摸索出来防衰减的方法。
昨天傍晚,我路过修理铺,又碰见鸭舌帽大哥,他正让老姚帮忙把新买的大充插上试试,还笑说这次要先跑空再冲满看看效果,“总不能一直当摆设吧”。我没插话,只瞄了一眼他车篮里的塑料袋——里面是一盒刚买的新刹车片,看样子,下次聊天估计就该聊刹车异响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