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隐藏门把手成夺命设计?车企安全底线在哪

成都隐藏门把手成夺命设计?车企安全底线在哪

我算是看明白了,某些车企把用户当成了行走的测试数据。

上周成都那辆撞成火球的小米SU7,救援人员抡起拳头砸玻璃,抄起石头撬车门,愣是没在电池爆燃前把人捞出来。目击者拍着大腿喊:“这车门从外面根本打不开!”你猜怎么着?设计师早把机械门把手给“优化”掉了,美其名曰追求流线型科技感。

更绝的是,今年3月安徽出过一模一样的事故,撞车→起火→门锁死→伤亡。当时就有工程师私下吐槽:“全隐藏门把手省成本,但紧急情况下就是棺材钉。”结果大半年过去,新车型照样把这玩意儿当卖点吹。

雷老板前两天还在发布会上痛斥“黑公关”,可工信部2025年9月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白纸黑字写着:拟禁止全隐藏式设计。所以到底是谁在黑谁?当车企把降本增效的算盘打到安全配置上,每辆上路的车都可能变成移动的火葬场。

我翻遍近三年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发现个毛骨悚然的规律:但凡采用全隐藏门把手的车型,碰撞后车门无法正常开启的概率高出传统车型四倍。有工程师给我算过账,加装机械冗余结构每辆车成本多几十块,但车企年销百万辆就是几千万利润。所以你看,不是技术做不到,是某些人的良心被财务报表吃了。

成都隐藏门把手成夺命设计?车企安全底线在哪-有驾

现在业内还有个恶心人的话术:“驾驶员要养成事故后立即解锁的习惯。”笑死,高速碰撞时人都撞懵了,还指望完成标准操作流程?这就像告诉溺水者“你该学会水下呼吸”。某些车企出了事就甩锅给用户操作不当,却绝口不提自己的反人类设计。

更魔幻的是,直到今天还有水军洗地:“传统门把手也不保证能打开啊!”是,但人家至少给救援人员留了物理突破口。现在这种光溜溜的车门,消防员带着液压钳都得折腾半天。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设计师图纸上轻如鸿毛。

去年某新势力内部流出一份会议纪要,产品经理直言:“隐藏式门把手能提升20%的科技感评分。”看来在KPI面前,安全评分确实不值钱。建议这些车企直接给车主配个安全锤,毕竟你们连最基本的逃生通道都设计成密室逃脱了。

(完)

#怪有趣生活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