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波燃油车的末路狂奔, 比我想象中来得猛多了!
前几天刷懂车帝的销量榜, 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你敢信吗?全年销量前十里面, 燃油车只剩下三款 !轩逸、朗逸、星越L这三个"钉子户", 硬是在新能源的围攻下守住了最后的阵地. 剩下的七个位置, 全被比亚迪和特斯拉瓜分了.
有一说一, 这种局面在三年前谁敢想?那时候大家还在争论电车能不能跑长途, 现在好了,油车直接被新能源按在地上摩擦 .最狠的还是价格战这一手! 帕萨特Pro从18万直接杀到12万左右, 天籁也推出了12. 78万的"真心版". 看得出来, 这些曾经的合资大牌是真的慌了. 德系、日系这些老牌劲旅, 居然要靠降价来保命, 说不心酸那是假的.
但你要问我油车是不是真的完了?老实讲,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
从成本角度来看, 确实电车有优势. 每公里5分钱的用车成本, 对比油车的5毛钱, 一年跑个万把公里能省四五千块. 这账谁都会算, 更别提现在油价都8块多了. 况且电车的驾驶体验确实不错, 静音好、加速快, 智能化配置也甩油车几条街.
不过话说回来,有三类人还在"死扛"油车 .
网约车司机 首当其冲. 轩逸、朗逸这种省油耐造的车型, 跑个五六十万公里都不带大修的, 对司机来说就是印钞机. 电车虽然省钱, 但充电时间和电池衰减还是让很多师傅望而却步.东北的朋友们 也不敢轻易尝试电车. 零下三十度的环境下, 电车续航直接腰斩, 启动都困难. 油车虽然费点事, 但起码"有油就能跑", 可靠性还是有保障的.
还有就是 喜欢自驾游的车友 . 川藏线、新疆环线这些地方, 加油站10分钟就能满血复活, 电车找桩加充电得折腾大半天. 便利性这块, 油车确实还有优势.
但话又说回来, 大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 比亚迪那个兆瓦闪充技术一出来, 5分钟充电跑400公里, 这不就是在明摆着告诉油车"你的最后优势也没了"吗?人家股价都快冲到400块了, 市值破万亿,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 比什么分析都管用.
中汽协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3% , 德系16. 6%, 日系更是跌到12. 6%.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 短期内根本看不到逆转的可能.
妥妥地说,普通消费者选车其实不用太纠结 . 家里能装充电桩, 主要在城里跑, 闭眼选电车就对了. 省下的油钱一年够换个好手机了, 何况还有路权优势和更好的驾驶体验.
经常跑长途或者住在寒冷地区的, 踏实买油车, 别跟自己过不去. 纠结党可以考虑插混或者增程, 市区用电, 长途用油, 两全其美.从整个行业来看, 这轮变革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 传统车企的转型压力确实很大, 技术迭代、成本控制、供应链重构, 哪一个都不是小工程. 但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适者生存, 不进则退.
想想看吧,当充电速度不再是短板的时候, 油车还剩什么优势? 成本比不过, 体验比不过, 环保性更是完败, 智能化就更别提了. 除了在极端使用场景下还有点价值, 大部分情况下真的是被全面碾压.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替代, 而是整个出行生态的重构 . 比亚迪搞的"车+桩+储"一体化布局, 特斯拉的超充网络, 都在构建新的游戏规则. 传统油车那套体系, 真的有点跟不上节奏了.油车的黄昏, 确实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更猛烈 . 虽然完全消失还需要时间, 但主导地位的移交已经是进行时了. 作为消费者, 理性看待这个变化,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车型, 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