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某店流出的报价单上,35.39万直接划掉写着15.39万,二手车商看完连夜下架准新车,一年跌掉18万的宝马i3

郑州某店流出的报价单上,35.39万直接划掉写着15.39万,二手车商看完连夜下架准新车,一年跌掉18万的宝马i3,或许还没跌到底

那张报价单是8月份从郑州传出来的,照片拍得有点糊,但数字看得清清楚楚。i3 eDrive 35L指导价35.39万那一栏,用红笔划了个大叉,旁边手写15.39万。销售发朋友圈时配的文案挺实在:“以前雅阁都得18万,现在蓝天白云标,还送绿牌。”

评论区当天晚上就乱了。有人连发三个问号,有人直接@了去年刚提车的朋友,北京有个二手车商据说看完就把店里21万挂牌的准新车全撤了。表显8000公里的那台,前一周还有人来看,现在19万都没人问。

算笔账就明白了,2023年3月上市时这车还坚持33万身价,一年多掉了18万,每天贬值493块。朝阳区那些写字楼车位,贬值速度都没这么快。

这个平台,可能被误会了

“油改电”三个字贴在i3身上,总觉得哪里不太对。CLAR平台立项的时候就留了电池位置,79度电池包平铺在底板,车身重心比3系低了4厘米多,前后配重做到48比52左右。开过3系的人都懂,这比例意味着弯道里车尾那种跟随感。

金港赛道那次测试,有人开i3跑了个1分28秒34,比330i快了一秒多。电机在出弯时的扭矩来得太直接,轮胎叫得比燃油车还响。车友群里有人说:“i3就是3系喝醉了,性格变得有点野。”

后悬结构为了装电池加强了不少,副车架用的6系铝,比3系钢的轻11公斤,但抗扭反而提升18%。所以别总盯着“油改电”这个标签,有些东西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6.2秒和7分钱,同时出现

郑州某店流出的报价单上,35.39万直接划掉写着15.39万,二手车商看完连夜下架准新车,一年跌掉18万的宝马i3-有驾

第五代eDrive把三件东西塞一块了,210千瓦、400牛米,零百6.2秒。数字不算炸裂,但电耗13.9度每百公里,这就有点意思了。

国贸到回龙观那28公里,晚高峰能堵成什么样大家都清楚,平均时速23,一度电跑7公里多。家用电5毛5,每公里7分钱,地铁加共享单车都比这贵。宁德那批811电芯,循环3200次还能剩8成容量,跑二三十万公里应该问题不大。

有趟首汽约车的i3,3年跑了36万公里,电池衰减才8%。这个数据,放在那里。

17万给你空气悬架

舒适模式过减速带,车身跳动1毫米多点,高速劈弯侧倾2度多。后排坐仨200斤的,气囊自动充气顶住,车身高度不变,后面车不会被尾灯晃。

冬天换雪地胎,屏幕上点一下升高15毫米。单根气囊3800块,比奥迪A6那套便宜四成,拆装也快,10分钟搞定。车友会有人统计过,5年10万公里,气囊出问题的不到1%。

这配置放在17万这个价位,以前想都不敢想。

冬天掉电,没传说中那么狠

郑州某店流出的报价单上,35.39万直接划掉写着15.39万,二手车商看完连夜下架准新车,一年跌掉18万的宝马i3-有驾

零下10度,五环绕一圈,空调22度,座椅加热开着,续航能达成69%上下。隔壁某牌子同样条件大概60出头。

插上充电枪,车机会根据你定的出发时间提前半小时把电芯热到8度,内阻降两成,放电容量多出近一成。有车主说:“冬天这车,像给电池套了件厚羽绒服。”

液冷加直冷双回路,温差控制在3度以内。技术细节听着枯燥,但冬天开起来确实能感觉出来。

年底可能还要便宜

10月经销商大会,据说流出了份内部PPT,2026年i3要换平台,现款进清库周期。内部指导价已经降超过两成,还留着几万弹性空间。

有销售私下说:“年底可能再降个一万左右,但颜色就看运气了。”二手车商已经开始慌了,有人打出“收i3送京牌指标”的横幅,想锁住客户。

首汽那200台运营车,跑了36万公里才衰减8%,还没到质保换电池的标准。17万买进去,8年后电池残值估计还能值4万。这笔账,各位心里都有数。

拉横幅的老车主,和那些表显8000公里卖不出去的准新车主,他们的故事,才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