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国产品牌,还是国际大牌?
汽车轮胎属于消耗品,通常行驶 6 至 8 万公里就必须更换,否则会带来安全风险。因此,为爱车挑选一款高性价比的轮胎,成为车主们既关心又务实的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国几乎汇聚了所有主流轮胎品牌。像米其林、普利司通、德国大陆(马牌)这类国际品牌,产品定价普遍偏高。与之相比,国产品牌则更具性价比优势。
通常情况下,300 元以内的预算很难买到国际大牌轮胎,这时国产品牌就成了优选。不过国产轮胎品牌众多,该如何抉择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销量就是最直观的参考标准。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 2024 年国内乘用车轮胎销量前六位的厂商,数据来源于《中国橡胶》发布的权威榜单。
一、双星集团(219 亿元)
总部坐落于青岛的双星集团,以 219 亿元的销售额登顶 2024 年国内乘用车轮胎销量榜首,领先优势十分明显。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其对韩国锦湖轮胎的收购 —— 借助锦湖在全球的 8 大生产基地与 5 大研发中心,双星快速扩大了乘用车市场份额。不过需注意的是,双星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 3.56 亿元,盈利能力仍待提升。
二、中策橡胶集团(136 亿元)
来自杭州的中策橡胶集团,2024 年乘用车轮胎销售额达 136 亿元,位居国产厂商第二位。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轮胎企业,中策旗下拥有朝阳、好运、西湖、威狮等知名子品牌。其业务覆盖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其中商用车轮胎以 172 亿元的销售额稳居行业第一。值得关注的是,中策推出的 “朝阳 1 号” 高端系列,正凭借 “天玑” 研发系统冲击国际品牌市场。
三、玲珑轮胎(124 亿元)
位列第三的是山东烟台的玲珑轮胎,2024 年实现乘用车轮胎销售额 124.08 亿元。其总部所在的胶东半岛,正是国内轮胎制造产业的核心区域。玲珑旗下拥有玲珑、利奥、ATLAS 等多个品牌,更以全球配套市场为核心优势 —— 已为 60 余家车企累计配套近 3 亿条轮胎,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轮胎配套榜首,还进入了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的供应链。
四、赛轮轮胎(107 亿元)
同样来自青岛的赛轮轮胎,成立于 2002 年,2024 年乘用车轮胎销售额达 107 亿元,跻身国内 “百亿俱乐部” 四强。赛轮以 “液体黄金” 技术闻名,其轮胎滚动阻力较传统产品降低 20%,打破了行业 “魔鬼三角” 定律,旗下 SAILUN、MAXAM 等品牌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依托墨西哥工厂与 “橡链云” 智能平台,赛轮有效对冲了原材料涨价压力,毛利率达 27.58%。
五、佳通轮胎(96 亿元)
严格来说,佳通轮胎(Giti)是新加坡品牌,但由于其核心业务由上海佳通负责运营,通常被视作 “国产阵营” 成员。2024 年其乘用车轮胎销售额为 96 亿元,市场表现稳健。佳通近年重点布局大尺寸轮胎,18 寸以上规格产品在国内替换市场销量激增 65.1%,成为重要增长引擎。不过 2024 年其净利润同比下降 4.8%,面临一定经营压力。
六、森麒麟(70.41 亿元)
青岛的另一明星企业森麒麟,以 70.41 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第六。这家增速迅猛的企业不仅生产汽车轮胎,更具备波音 737 民航轮胎的制造能力。其摩洛哥工厂已正式投产,主打高端市场,预计将承接欧洲 50% 的订单,西班牙工厂也在推进中,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结语
生活中常有 “国产轮胎质量不行” 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如今的国产品质早已今非昔比,不少国际大牌的轮胎实则由国内工厂代工生产。虽然在干湿地操控等高端性能上仍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但在耐磨、滚阻等核心指标上已不相上下,且价格更具优势。
朝阳、玲珑、赛轮等品牌已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站稳脚跟。有了国内消费者的支持,这些国货品牌或许不久后就能成长为新的 “国际大牌”。
另附:2024 年度中国乘用车轮胎企业 10 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