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在聊车市,我刷了刷数据,差点以为看错了——9月份的销冠,居然是上汽集团?不是比亚迪?
没错,你没听错。上汽集团以43.9万辆的成绩,把比亚迪甩开4万多辆,重新坐上月度销量头把交椅。这事儿挺有意思,毕竟从去年开始,比亚迪靠着新能源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成了“月度销冠”的代名词。结果今年3月、9月,上汽两次反超,像极了老将回马枪,打得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更劲爆的是,整个9月,主流车企几乎都在涨:奇瑞涨了14.7%,吉利暴涨35.2%,长安涨24.8%,连一向沉稳的一汽也稳稳增长6.3%。整个行业都在支棱起来,唯独比亚迪,同比下滑5.5%,成了主流里唯一“跌冒烟了”的那个。你说巧不巧,还是“金九银十”的旺季,这波操作,真有点打脸的意味。
那问题来了,上汽这次靠啥翻身?比亚迪又到底怎么了?
先看上汽。这次能打,靠的不是某一款车单打独斗,而是全线飘红,合资和自主一起发力。上汽大众稳扎稳打,卖了9.4万辆;上汽通用直接翻倍增长,4.94万辆的成绩让人大呼“久违了”;上汽乘用车9.37万辆,同比增长72%,势头凶猛;五菱更是猛,15.8万辆,依旧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节奏。就连智己汽车,也冲到了1.1万辆,新能源这块招牌,总算有点起色了。
反观比亚迪,39.6万辆的销量看似不低,但同比下滑,尤其是插混车型,连续六个月同比下滑,已经不是偶然,而是趋势。9月插混卖了18.8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整整7万辆!要知道,DM-i可是比亚迪当年“真香”的核心技术,靠它打下了半壁江山。现在呢?秦PLUS、宋Pro、宋PLUS这些曾经的“国民神车”,销量全线下滑,宋PLUS DM更是同比暴跌近五成。
为啥?因为对手太猛了。吉利银河系列支棱起来了,银河A7、星耀8 PHEV、星舰7 EM-i一连串新车打过来,配置高、价格狠、油耗低,直接切进了比亚迪最擅长的插混市场。奇瑞的C-DM、长安的蓝鲸iDD也都在发力,插混赛道从“比亚迪独舞”变成了“群雄混战”。
你再看产品力。比亚迪这两年新车节奏放缓,不少车型还是老咕噜棒子改改外观,消费者早就审美疲劳。而吉利、奇瑞这些对手,新车一个接一个,设计更年轻,智能化也更上头。比如银河E8,内饰那块大屏,坐进去就有种“出片利器”的感觉;星瑞L智擎,百公里油耗才4L出头,燃油经济性直接拉满,谁看了不说一句“真香”?
智能化这块,比亚迪更是被反超。L2级辅助驾驶在同价位车型里都快成标配了,可比亚迪很多车还得加钱选装,这操作,多少有点劝退。反观吉利、长安,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全系标配,高配车型甚至能实现高速NOA,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安全性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确实顶呱呱,但其他方面呢?像吉利的CMA架构、长安的方舟架构,底盘设计更稳,操控性更好,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调校也更成熟。你开过就知道,过弯那种稳劲儿,走路都带风,不像某些车转弯像“走路摇头晃脑”。
再聊聊价格。比亚迪曾经靠性价比打天下,但现在,为了保利润,价格战打得不够狠,反倒是奇瑞、长安这些对手,动不动就来个“限时一口价”,搞得消费者心里直痒痒。你说你买不买?原来觉得“迪就完事了”,现在一看,隔壁同级别车型便宜一两万,配置还更高,这谁顶得住?
所以你看,上汽这次能赢,不是靠运气,而是合资稳住基本盘,自主和新能源全面开花。而比亚迪的下滑,也不是偶然,是在对手集体冲锋下,技术优势被稀释、产品更新慢、智能化落后的综合结果。
当然,比亚迪底子还在,三电技术依然是行业标杆,渠道和服务也够扎实。但问题是,市场不等人。当所有人都学会了你的“武功秘籍”,你还拿什么继续当“神车”?
现在这局面,就像一场大戏:上汽王者归来,吉利奇瑞虎视眈眈,比亚迪坐在台上,台下观众已经开始议论纷纷。
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的车市变局,你会怎么选?
是继续相信“国民神车”,还是转向那些更懂你的新势力?
你喜欢的那个品牌,还能支棱起来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