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期间,高速公路上不少充电桩都排起队来,甚至得叫号才能充电。其实,早些年油车也碰到过排队加油和挤不上油的情况。在这种像潮水般的大流量情况下,光靠增设普通充电桩可不太行,还得多方面努力,再加上车主们合理安排,才能有所缓解。
其实啊,说到快充,比亚迪在3月17日推出了1000kW的“兆瓦闪充”,只需5分钟就能补充400公里的续航,像极氪和华为也都发布了兆瓦级的充电技术,基本上“油电补能速度差不多快”这一点已经不成问题了。那为啥还没到大规模普及的阶段呢?
作为汉L的车主,我聊聊自己的感受,开了快8000公里啦,虽然只用过两次兆瓦级的充电,平时还是主要用家里充电,毕竟那样划算又方便。
在高速路上,我也就遇到过几次兆瓦级别的专用充电站,平常大部分还是用7千瓦的慢充,偶尔会碰到60千瓦、120千瓦、160千瓦、250千瓦这些不同功率的充电桩。
不过,双枪充电的效率可是远远胜过那些单枪模式的车辆,有车友还说汉L、唐L都能“把邻车的充电速度压得低低的”。
就算没有兆瓦充电桩,汉L的补能速度也是挺快的。只是比亚迪走得确实太超前啦,提前退出了兆瓦充电技术,其他厂商要是也跟着搞这个,情况就差不多了。目前兆瓦级别的充电桩建得还远远赶不上搭载这项技术的车型普及的速度,所以说,现在这技术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基本上追不上电动车的普及速度。再说了,高速充电桩还得考虑平常的空闲率,所以除了等着高速服务区继续搞更多大功率快充桩之外,车企也得做点调整,不断提升充电的效率。
其实,在高速路上排队充电的,主要还是那些电压在800V以下的平台车型,还有一些续航短的车,以及部分插混、增程这些类型的车辆。
通常来说,它们在排队充电的时候,至少得充个20到30分钟,甚至得撑到40到60分钟左右才行。高速路上的电价大概是1.5元一度电,主要还是让大部分车以不能为主。等以后大功率快充桩普及了,充电排队的问题也就能得到缓解啦。
目前,大多数车企都在推动兆瓦级别的充电技术,不断提升充电效率,预计在一两年内就会成为行业的标配,到那个时候,排队充电的问题应当会有所改善。不过要知道,兆瓦级快充主要还是依靠车企自建或者合作共建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建站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
好消息传来,7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透露他们正和相关部门一起制定专门的政策,重点瞄准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升级。鼓励地方和企业围绕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的场景展开布局,直击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时“充电焦虑”的难题。
比亚迪原本计划自己建设4000个兆瓦级充电站,同时还准备合作共建15000个左右,目前大部分已经建成,大概在500到1000个以上,正在建设中的大约有1000个左右。早期落成的站点,主要集中在200多个核心城市,很多都设在比亚迪4S店附近,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还不太常见。
其他品牌的兆瓦级快充桩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刚推出还不到一年,建设的速度跟不上车型普及的脚步,预计明年这个问题会有所改善。
也就是说,基础设施方面的高速快充站数量不断增加,车企们也在加快推动兆瓦级充电设备的布局,目前还得靠车主们自己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尤其是在节假日、春运这些时候,要提前做好充电补能的安排。三方齐心协力,未来有望彻底解决高速充电排队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