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残留着新车皮革和组装车间的味道,地板上还有未干透的轮胎印。马恒达展厅的聚光灯下,四台盖着防尘布的原型车正静静地等着它们的出场。不过比这更有戏剧张力的是,人们的目光和窃窃私语——不是人人都为马恒达的新车感到新鲜。毕竟,“见到圆灯,想到吉普;看到竖格栅,还以为穿越进了北美车库”。资深汽车发烧友在现场,倒像在验DNA,“这六格和七格,到底差别在哪?”对,今天我们说的,是马恒达和吉普之间那点复杂又说不清的“亲戚关系”。
多年恩怨,大多和谁抄了谁、谁模仿了谁有关。在汽车圈,吉普(Jeep)和马恒达(Mahindra)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当时的印度根本没有自己的越野车,马恒达买下了吉普CJ的授权,将一堆钢板和美国人的傲慢风格批量投放到南亚。从此CJ有了印度表姐,名叫“Mahindra Roxor”,后来的Thar也没脱离CJ、JK的“老家谱子”,就差没直接给Stellantis寄版权费了。
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侵权梗和模仿套路,早就玩不新鲜了。法院桌上堆满了设计稿、格栅照片、陈年合同,“七槽不行,六槽可还行?”成了汽车行业最无聊的法律题目。要说Maruti要造便宜小SUV,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马恒达却老叼着吉普的设计模板不撒手,有点儿锱铢必较的意味。这次马恒达的新一代四款概念车,终于试图跳出影子。又是六槽格栅,又是分离格栅、全数字化前脸,连尾灯都带点路虎卫士的气;“我们和吉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要和平分手了”。
作为旁观者,如果我的生活没被绑在法务楼里,我倒挺理解马恒达的苦衷。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公司总得有长进。你让一个印度品牌永远做吉普的副本,那公司高管也委屈得比车身缝隙还大。还有一点现实:马恒达至今还保留部分老款授权,理论上那些CJ时代的DNA他们确实有资格改进。何况,全球化竞争下,光靠情怀和抄作业,品牌会沦为“技术冗余”——连专利证书都成了集邮册。汽车厂商要活,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平台和技术。
把这事理顺,其实也就两个关键词:生存和尊重。
具体来扒一扒新发布的这几台车。Vision T和Vision SXT还像威利斯的后代,但“六槽”+“切分格栅”,等于“你看不到我吉普脸”。前脸线条收敛,反倒多显了点含蓄。再说那种数字化格栅和简约造型,实在不像北美肌肉SUV,更像日系或者新锐中式设计的翻版。Vision S更绝,直接像铃木Jimny的亲表妹,轴距比例和防护条随时上山劈柴,全数字前脸像是在向“新手父母的婴儿监控器”致敬。要说马恒达这是“精神股东”集邮癖也好,是设计团队自我救赎也罢,反正是有所进取。
细节上,有些反差其实还挺有意思。比如有人喜欢揪着灯罩设计不放——前大灯用的是锁扣,看起来像维修工临时打磨的,但合上引擎盖之后,那体贴油箱、分区格栅,其实暗藏了无数设计师对“只抄不创”阴影的自我拉扯。你可以说是市场妥协,也可以安慰市场:“我们要硬气了——至少不再按你美方制图。”不排除下回GMC或者别家再来“薅羊毛”——顺手给悍马EV抬个杠,那也不是没可能,毕竟格栅的剧情永远比剧情格栅更复杂。
“你们的格栅怎么还是竖的?”我想象吉普法务团队敲键盘问。马恒达工程师心里想:“你见过横着的SUV吗?这要撒出风来,买保险还得多交50%。”
顺带一提,这些车预计到2027、2028年才量产,都用马恒达自己最新的NU_IQ平台。不仅支持燃油和电动,“左右舵都行”,可谓全世界打包销售的野心与遗憾交织。偏偏Vision S可能无缘美国市场,这设计一出,欧洲和澳大利亚估计反倒要乐了。全球市场的游戏,谁都想多吃一口,但家门口那一口,始终带着醇厚的美式气味,又难割舍。
归根结底,“抄袭or创新”其实是汽车行业永恒的家丑。你说6槽就不是7槽,7年前可能被告赢;你说这个大灯跟那个保险杠有“亲戚基因”,法官也只能按时间点归档。法律不是设计师,最后拼的是品牌格局和战略胆量。市场早就超过了“谁从谁那抄了线稿”那么单薄的路数。如果说之前马恒达还在吉普的光环里蹭热度,如今它们终于愿意搭自己的台子、推自己的“神态神韵”,无论模仿、致敬还是自我救赎,终究是个进步。
可话又说回来——所有的设计、改良与创新,到头来拼的还是一个:谁先能让用户喊出“这就是我心中最酷的越野车”。品牌背后的侵权争斗,也许终有清算日,可设计终归是要走进用户内心。是悄悄让你迷恋,还是让你在停车场看一眼懂得前世今生?
这场“六槽和七槽之间的世纪官司”会不会再有新剧情?你觉得汽车的灵魂到底是格栅、轮廓,还是厂商那张厚如牛皮的授权书? 如果选择“独立自主”,是不是代表必须放弃那些唤醒记忆的原型之美?谁又能回答:创新和模仿,到什么界限才不再互为影子?这些问题,恐怕只有等时间和市场联手,给出最终答卷。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