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件!
车圈的“跨界玩家”又添新成员,这次轮到以“扫地僧”闻名的追觅了。
你以为他们只会埋头苦干,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错了,人家志向更高远,要造世界上最快的纯电车,目标直指布加迪威龙!
这番操作,堪比“关公战秦琼”,让人不禁好奇,这“扫地僧”究竟有何底气?
咱们先来捋一捋这跨界造车的风潮。
小米的成功,无疑给了一众科技企业打了鸡血,纷纷效仿。
石头科技,追觅的“同门师兄弟”,也杀入了汽车战场,推出了极石汽车。
虽然在国内市场声量不算最大,但在中东地区却意外地受到追捧,今年4月,全球交付量已破万。
这说明什么?
跨界玩家并非都是“纸上谈兵”,只要方向找对,技术过硬,一样能在新赛道上站稳脚跟。
追觅这次的造车计划,可不是一时兴起。
据他们自己所说,早在2013年,造车计划书就已经摆上了桌面,直到2025年才正式宣布。
这12年的沉淀,想想就让人肃然起敬。
毕竟,造车这事儿,可不像打扫房间那么简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创始人俞浩,当年可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之一,航空航天背景深厚。
他深谙“降维打击”之道,将飞行器和无人机系统的理论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民生领域。
特别是其在高速数字马达技术上的突破,将2万转/分钟的瓶颈提升至20万转/分钟,这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也为追觅在智能清洁领域奠定了核心技术基础。
如今,这些核心技术,如高速马达、智能控制、流体力学等,正是追觅进军无人机赛道,乃至未来造车的有力支撑。
然而,在汽车这个“巨兽”领域,追觅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想想当年的乐视汽车,贾跃亭的“SEE造车”计划,曾是何等辉煌,誓言要“打败特斯拉”。
可最终,“下周回国”成了空头支票,FF91的量产和交付,如同海市蜃楼,看得见却摸不着。
这其中,烧钱的速度,远超想象。
即使是后来获得了1亿美元融资,也仅交付了十余辆车,造车梦终究是梦。
追觅选择与布加迪“掰手腕”,这步棋走得相当大胆。
布加迪威龙,那可是汽车界的“陆地飞行器”,以极致的速度和性能闻名。
追觅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绝非易事。
但反观追觅过往的经历,他们总能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突破口。
从扫地机器人到高速马达,再到如今的无人机,每一步都踩在技术革新的节点上。
更有趣的是,这场“跨界”大战,似乎还在上演“蝴蝶效应”。
大疆,无人机领域的绝对王者,近期也推出了扫地机器人,剑指追觅的老本行。
而追觅,则选择在此时进军无人机领域,这仿佛是双方在各自的战场上“互相试探”,又像是“策略性反击”。
这种“跨界偷家”的戏码,正在重塑各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别忘了,追觅和石头科技,都曾是小米生态链的一员,可谓是“同门”。
但如今,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两者之间已经从“同事”变成了“对手”,甚至对簿公堂。
专利纠纷,从国内打到德国,石头科技最终被禁止在德国销售。
这背后,是激烈的市场争夺,是“寸土必争”的现实。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野蛮生长”的时代,而是进入了“智能化”的较量。
追觅在这一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但造车毕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扫地僧”到“造车者”,追觅能否凭借其核心技术和创新精神,在高端电动车市场撕开一道口子,改变中国品牌在世界高端制造领域的形象?
这无疑是一场对勇气的考验,也是对实力的检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如古人所言,面对挑战,唯有奋力向前。
追觅的造车之路,注定荆棘丛生,但也可能因此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扫地僧”能否在汽车界书写新的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