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那场会,尹同跃说要定义全球智能出行,我开着瑞虎9从合肥跑到上海350公里全程没碰方向盘,4

芜湖那场会,尹同跃说要定义全球智能出行,我开着瑞虎9从合肥跑到上海350公里全程没碰方向盘,4.2升油耗零下30度还能保持九成续航

晚高峰堵在二环上,车里的氛围灯自己暗了下来,音乐从摇滚切成爵士,空气净化器也悄悄启动。没弹窗,没语音提示,就这么静悄悄把活儿干完了。我扭头看了眼中控屏,系统显示它识别出了“拥堵路段+傍晚时段+疲劳驾驶风险”。

这是风云A8上的Lion AI 6.0。坦白说,我之前对车机语音这事儿不太感冒——要么听不懂人话,要么就是机械式地执行命令。但这次试驾,我故意含糊地说了句“有点闷,透透气”,车窗自己降下来留了条缝,空调风量也往下调了两档。没要求它“打开主驾车窗三分之一”,它自己琢磨出来的。

工程师说这叫“场景引擎”,系统会根据时间、地点、你的驾驶习惯来切换模式。听着挺玄,但用起来确实顺手。长途开累了,车机会建议你就近服务区休息,还能推送咖啡优惠券。这种“不吵不闹把事儿办妥”的劲儿,倒是让人多看两眼。

话说回来,十月份在芜湖蹲了几天奇瑞的创新大会。尹同跃在台上说“用中国技术定义全球智能出行”时,我其实没太往心里去——这种话这些年听得太多了。但后来试了几款车,发现有些东西确实跟以前不太一样。

芜湖那场会,尹同跃说要定义全球智能出行,我开着瑞虎9从合肥跑到上海350公里全程没碰方向盘,4-有驾

比如Chery Pilot这套智驾系统。合肥到上海那段高速,我全程没碰方向盘。变道、并线、过匝道都挺利索,偶尔有点犹豫,但整体逻辑已经很接近老司机的习惯。最难的其实是市区——外卖小哥突然窜出来,电动车横穿马路,这些“中国式路况”系统提前半秒就开始减速。

问了下技术人员,说是喂了两亿公里的真实道路数据。而且不依赖高精地图,用的是BEV加Transformer架构,无图区域也能跑。这意思就是,去个偏远地方自驾游,系统照样能用。

混动这块也值得聊聊。瑞虎9的C-DM 2.0,馈电油耗跑出4.2升,比我预期低了不少。关键是那个三挡DHT变速箱——以前插混车要么省油但肉,要么暴力但顿挫。这次奇瑞调得有点意思,高速120巡航再加速超车,动力储备够用,切换也顺滑。

还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零下三十度还能保持九成的纯电续航。东北开过电车的朋友应该懂,冬天里程焦虑是真实存在的。奇瑞这套电池温控加热泵空调的组合,算是把短板补得差不多了。

其实这次创新大会,奇瑞反复提的是“全球化”。在法兰克福搞智驾实验室,在巴西优化悬架适配烂路,在沙特测高温散热——这些动作看着挺务实。出口破百万辆的数字背后,大概就是这些看不见的细节在支撑。

至于那些800V快充、磁流变悬架、全地形控制,账面数据都挺漂亮。但说实话,这些东西得放在日常场景里才能看出价值。十五分钟充到80%确实快,前提是你得找到5C的超充桩。智能底盘确实舒服,但在城市代步时,你未必感知得那么强烈。

芜湖那场会,尹同跃说要定义全球智能出行,我开着瑞虎9从合肥跑到上海350公里全程没碰方向盘,4-有驾

技术这玩意儿就这样,堆料容易,把体验做顺了才难。奇瑞这次算是在朝对的方向走——把Lion AI、Chery Pilot、C-DM这些自研的东西整合起来,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智能化体系。至于能走多远,还得看接下来的产品迭代和用户反馈。

顺便说个有意思的事儿。奇瑞现在搞了个“用户定义产品”计划,APP社区里用户投票要啥功能,他们就往车上加。风云A8的后备厢12V电源接口、瑞虎9的方向盘加热档位调节,都是这么来的。虽然听着有点营销的意思,但至少说明他们开始重视用户声音了。

最后多说一句。国产车这些年进步肉眼可见,但别急着下“超越合资”之类的结论。造车是个长跑,技术、品控、服务、品牌,哪个环节都得扎实。奇瑞能把智能化这块拼图补上来,对整个行业来说或许是件好事——至少证明国产品牌在往“技术出海”这条路上动真格的了。

值不值得买?还是那句老话,试驾完自己掂量。别光听营销说得热闹,也别因为是国产就先入为主。车这东西,开过才算数。我只是把看到的、试过的写出来,信不信你自己判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