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造车被嘲‘像冰箱’,如今却成大众靠技术翻身的关键!”

你知道吗?前几年提到国内的电动汽车,很多人总是忍不住调侃一句:“不就造得像个冰箱、彩电、大沙发嘛,还敢谈技术?”这话听着有点刻薄,但电动车刚起步那几年,也确实遭了不少质疑。甚至现在,还有一些人觉得电动车不过是一阵风,人前风光,能吹,但迟早也会退场。真是这样吗?其实懂行的都清楚,电动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小鹏造车被嘲‘像冰箱’,如今却成大众靠技术翻身的关键!”-有驾

说起电动车,咱得好好说说这个“小鹏”。先别翻白眼,听我慢慢和你捋。2023年,大众和小鹏官宣了长期战略合作,说到这你应该反应过来点意思了吧?大众,那个响当当的德国“国民车”品牌,跑万里来找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谈合作,这事搁在几年前,甭提有多新鲜。可转念一想,大众要是没看上小鹏的技术和设计,那能咬咬牙合作一个长期伙伴关系?这其中谁赚谁的便宜,你自己琢磨琢磨。

重点是,大众真的带着诚意来的。前不久,安徽大众的一款纯电新车突然曝光。乍一我们就觉得眼熟得紧,熟到根本不需要多掰扯——这车跟小鹏新P7简直不要太像!不仅轮廓相似,连溜背造型、车身比例,甚至尾部设计都高度雷同,怎么着都绕不开“小鹏”的影子。你说这是巧合?说实话,现在电动车市场,合作、平台共享早就不新鲜了。大众这个新车,要么就是跟小鹏联合开发、直接用了小鹏的P7平台,要么干脆是小鹏开发的框架直接换壳儿。你想,这事咱们细品品,是不是有点意思?

“小鹏造车被嘲‘像冰箱’,如今却成大众靠技术翻身的关键!”-有驾

比如大众版P7的前脸,大众还挺自信地用了自家ID.EVO设计语言。分体式大灯、掀背式蚌壳门这些设计,确实多了一点“大众范”——但你从车头看过去,小鹏的影子是不是还藏在那呢?再往侧面瞅瞅,溜背造型的车顶,熏黑A柱,瘦长的车身比例,可不就是小鹏P7的气场。这时候大众估计也有点不好意思,你觉得呢?

尾部焕然一新也挺,尤其是那个会点亮的logo,怎么看都有点科技感。800V高压平台、电耗优化,这些小鹏的技术优点也统统不落下,反而成了大众的卖点。听到这,你是不是都忍不住想问一句:我这次买的是“大众车”,还是“小鹏车”?这混搭的感觉,可真是有点意思。

“小鹏造车被嘲‘像冰箱’,如今却成大众靠技术翻身的关键!”-有驾

说个题外话,前些年,国外汽车品牌似乎不太把中国自主车企放在眼里。要么觉得我们的价格低没技术,要么干脆觉得我们只能模仿。可现在日子变了,那些国外品牌之前也想搞电动车,结果费了劲赔了时间,却始终没能在市场里站稳脚。后来他们想明白了,与其继续埋头苦干,不如拉上中国自主车企来合作,毕竟咱们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定位已经摆在那儿了。这才有了现在这些“换标车”“联合开发车”的故事。

电动车这玩意儿其实就是时代的大潮,早来了就早分红,晚一步就错过了风口。这次大众版P7的诞生,算是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一次再出发吧。至于它是不是你的菜?唔,看你预算和需求了。平价路线这车肯定是稳得,至于性能嘛,毕竟有小鹏的“技术加持”,靠谱着呢。

“小鹏造车被嘲‘像冰箱’,如今却成大众靠技术翻身的关键!”-有驾

所以现在电动车的“昙花一现论”是不是早就站不住脚了?你以为它只是国内几家造车新势力捣鼓出来的、自导自演的小热闹?不它已经发展成了全球汽车行业都绕不开的一条路。这阵风,不光刮得石头飞,更刮得行业大佬们纷纷出手。你说别人厉不厉害,反正如今的大众版P7这么一亮相,我算是看明白了:电动车未来的世界,合作才是硬道理。而这个故事,这场关于技术与市场的博弈,才算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