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第2万台萤火虫仅用163天交付,销量迅速攀升证明市场认可,有些人或许该反思此前的质疑观点

蔚来萤火虫第2万台,163天交付完事儿。从数字看,挺惊艳。卖得快,说明啥?不少人提早下了断言,高端小纯电没市场,结果萤火虫一造反,差点打脸。坐标上海,朋友小张从1月排到眼见每月卖近4000台,有点真实说法撑起来。

高端纯电小车市场真没预料中那样死气沉沉。以为越做越小众,结果一推量还成了,这车又萌又实用,尤其是上班族眼中那个刚需代步。我昨天和小张聊天,他说,我看这车便宜实在,租电池6万块,后期不用操心,真方便。这话有点像他平时嫌麻烦的风格,结果这回居然挺感动。这事让我想起了研发里的压力测试——就像选料拼装,不是你死命便宜堆料就行,供应链得平衡,电池管理系统要能稳定,这小车就靠里面几块关键零部件撑着,供应商都挺累。

李斌:第2万台萤火虫仅用163天交付,销量迅速攀升证明市场认可,有些人或许该反思此前的质疑观点-有驾

说实话,之前我也有点激进,跟人提过小车没前途,高端体系就该稳扎稳打,听着像老油条的偏见,后来想想是我自己经历不够。再综合供应链博弈,显然蔚来给萤火虫用了更灵活的渠道设计和库存策略。比起同价位星愿和海鸥,萤火虫的实操体验—比如提车速度、车内人机交互直观性等级,要好上那么一截。朋友小胡刚买了海鸥,拿到手说,展车都说被预定了,你说急啥?这提醒我,市场真的没那么单一。

小跑题一下,大家有没有注意这类小车的二手市场?我翻了下笔记,萤火虫和星愿在二手车流通上,还在萌芽阶段,未来几年估计会出现新的波动。考虑到新车交付快,保值率没那么高也正常,我算了个粗算,百公里泛用成本(不含保险维修),大概2.2元左右,比较省心。你拿这个换算普通燃油紧凑型,也不算差,但充电方便差异太大,尤其城里人最看重这个。

李斌:第2万台萤火虫仅用163天交付,销量迅速攀升证明市场认可,有些人或许该反思此前的质疑观点-有驾

不得不吐槽一点,去蔚来展厅,认真看这款车,展车前面就贴了已被预定标签,堪称离谱。我朋友一直在纠结,这车是不是拿出来卖,大家都得排队?要不要我赶紧放弃熟练滑板去买个?想想也对,这种排队买车的场面,还真有点当年特斯拉的影子。大家都怕被套路,别起哄了;这车型且竞品少,压力自然大。销售那头的哥们儿说,销量起来了,品牌也更有顺风车效应。

顺带猜测一条(估算,有待验证),这车未来价格弹性可能不大,毕竟定位紧凑刚需和品牌调性,蔚来也不差钱去贴补,也难大砍价。可不想走量又怕压价,平衡很难。比如星愿同级,不少价格区间浮动达10%。萤火虫相对稳定,这点够值得玩味。

说到供应链,这车电池选择,有点像烹饪佳肴配料选材。你不能给它用过期的好比变味的调料,成本不低但要讲工艺。蔚来显然没吝啬这块儿,很用心。让萤火虫既保驾护航,又轻快好开。供应链就像厨房里帮厨,省了一环出错,整个味儿都串了。

李斌:第2万台萤火虫仅用163天交付,销量迅速攀升证明市场认可,有些人或许该反思此前的质疑观点-有驾

交付层面,我还遇见了另一家4S店销售,聊起预定情绪,他直言,这车订单比较紧,整个市场针对性很强,库存没压力,但随时紧张。这映证了我之前的观察,不巧的是,我原先以为高端小车没市场,明显低估了它的接受度或者说用户的欲望有多强。

你们猜,这么卖得动的萤火虫,接下来会不会弄个更高端版本?毕竟市场叫好,预算和设计上有余地,不会永远只做这层级吧?我有朋友特地研究过设计层面,说这车底盘调校还有潜力,电池升级也空间大。说不定半年内就有动作。话说回来,这我还真没细想过,纯属猜。

说一句题外话,最近在街头见过不少因摇号资格抢不到,转而买这类小车的年轻群体。是不是以后会掀起一波小纯电车的春风?反而让那些高价豪华纯电SUV们压力倍增?这怕是车市的另一个小角落正在变动,藏得深但热度不低。

李斌:第2万台萤火虫仅用163天交付,销量迅速攀升证明市场认可,有些人或许该反思此前的质疑观点-有驾

大体上,这2万台的量级,163天完成,透露出不少信息——市场没大家想的那么死板,供应链操作还真是份考验,销售端还得拉着用户赶早不赶晚,最关键的是,消费者想的永远比车企复杂。你可能会问,下一步还要关注啥?我倒是想多听听大家用车以外的声音,毕竟一台车卖出去,用户体验口碑才是真正活的产品力。

所以,这波质疑是不是大家还得多看多听实际买家的反馈,而不是凭数据就下定论呢?萤火虫的故事还没完,只是这部分燃料已经点燃。咱们以后再聊,顺便看看这后台用户群是不是也变得更有料。

李斌:第2万台萤火虫仅用163天交付,销量迅速攀升证明市场认可,有些人或许该反思此前的质疑观点-有驾

你们觉得,这样急速爆量的纯电小车,真能撬动目前被大车占据的市场吗?还是只是先发优势,后续竞争压力很大?我个人还挺好奇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